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成了黃金市場的利多,台灣銀行貴金屬部經理楊天立指出,當金價下跌時,ETF的量並未顯著減少,這顯示出黃金的角色正在改變,黃金不再僅僅是傳統的防禦型資產,越來越多高資產客戶與富裕族群,將黃金視為風險分散工具,甚至是資產長期增值的一環,只要這類投資人調整資產配置中的黃金比例1%,其實進來的資金都會非常多。
楊天立在節目《財經起床號》指出,近期有研究報告建議,黃金應該在資產配置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過去廣泛流行的「股六債四」配置策略,已經不再適合當前的經濟與市場環境,新建議是「股六債二黃金二」,也就是說,過去大部分的人接受黃金10%的配置,現在就是要增加1倍。
楊天立指出,從風險角度來看,黃金的波動度略高於債券,但低於股票。若投資組合中增加10%的黃金,整體波動性雖會略有提升,主要因為債券的關係,但是那一點點,以投資報酬率來看,跟發生大的系統性風險分散效果時,那一點點波動性的增加,大家認為是可以接受的,所以這也是最近很多投資機構建議上的改變。
此外,考慮到美國債務與美債市場風險,楊天立提到,一些分析指出,若市場僅將美債資金的0.5%轉移至黃金,黃金市場就可能湧入高達2000~3000億美元的資金,因為黃金市場相對比債券和股票市場小很多,所以可以看到有些建議,就是提醒債券市場跟美國債務的風險,他們也認為縱使在過去認為債券相對是安全的,可是這時候可能要適度調整一點點比例,而且建議的比例不是很高,大部分分析都是調整0.5%~1%,可是市場規模的差異,這個錢一進來影響就會非常大。
節目尾聲,主持人陳鳳馨詢問「怎麼建議客戶在配置的時候,如何配置自己的投資組合?」楊天立則回應,如果客戶手上已經配置10%的黃金,而且他的風險不是極度強烈,這時保持一個觀望就可以,但如果投資組合沒有黃金或是黃金低於5%,還是會建議開始配置一些黃金,當然短中期價格非常難預測,所以會對於一些比較猶豫的投資人,可能採取分散投資的方法;若是比較積極型的投資人,稍微有回檔,就可以考慮當筆去分散,黃金存摺跟實體黃金可以考慮交互搭配,比較積極型投資人可以用ETF。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