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戶最慘!」阮慕驊列股災斷頭檢討指南:不是每次都能摸底

歷經4月初關稅血洗後,台股漸收復跌幅。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4月清明連假開市後,全球股市慘遭美國對等關稅血洗慘況,許多投資人仍記憶猶新,如今在美中雙邊瑞士談判後,貿易戰已見和緩,台美股逐漸收復跌幅。對此,財經專家阮慕驊14日在臉書列出在股市「長長久久」的三大能力和條件,強調沒操作原則,又沒策略性思考,才是真正的問題

雙邊談判後關稅大幅下跌,美股主要指數13日應升上揚,除道瓊指數下跌269點外,其餘皆收紅,標準普爾500指數更收復今(2025)年失土。台股方面,14日加權指數終場大漲452.73點,漲幅達2.12%;日前跌破800元的台積電(2330),則領軍台股攻高,終場收在999元,漲幅3.09%。

阮慕驊指出,日前大跌,融資戶最慘,1100億元的融資減少,等於2500億元(融資槓桿2.5倍)股票受衝擊,但被斷頭的人,應問自己,3月大盤跌破年線時不提高警覺,不減持應對?若破年線沒減持,明知清明連假之後,川普要宣布對等關稅,清明節前為什麼不減持保留些現金?結果4月7日到9日大跌亂砍,或是被抬出場,因此原則、策略、應變力才是關鍵,「避免大跌,不代表每次都能避開,摸到了底,也不代每次都能摸底。」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