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資訊部長塔拉爾(Attaullah Tarar)在當地時間4月30日對外發出重大警告,表示掌握可靠情報,顯示印度將在未來24至36小時內,針對巴基斯坦發動軍事攻擊。該警告正值兩國關係陷入新一輪緊張時刻,如此緊張的情勢始於印度日前指控巴基斯坦與喀什米爾旅遊地帕哈甘(Pahalgam)恐攻案有關,該事件導致26人喪命。
兩國目前採取了哪些報復性行動?
喀什米爾襲擊事件發生後,印巴兩國迅速展開反制行動,印度宣布暫停執行長年和平水源合作的《印度河水資源條約》,巴基斯坦則關閉領空,禁止印度航班飛越。巴國更指控印度將此事件當作藉口準備出兵,並強調若遭攻擊將強力反擊,印度將需為所有後果負責。
印度內部如何回應這場危機?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近日還召開高層安全會議,宣布授權軍方「完全行動自由」,顯示對武裝報復的全面支持,與會者包括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Rajnath Singh)、國安顧問杜瓦爾(Ajit Doval)與三軍領導人。外界普遍解讀為印度即將展開具體軍事行動。
美國為何出面調停?
面對區域情勢升溫,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Tammy Bruce)表示,美方正與印巴兩國保持密切聯繫,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也將於近期與兩國外交部長直接通話,布魯斯強調,美方已展開多方外交努力,目的是防止局勢惡化,並呼籲雙方避免進一步升高衝突。
衝突升高是否將引爆區域戰爭?
雖然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重申不會主動使用核武,但也明言若國家生存遭受威脅,將保留一切軍事選項。雙方皆為擁核國家,國際社群高度關注是否會引發連鎖反應。
衝突背後有哪些民間衝擊?
由於衝突導火線來自喀什米爾恐攻,部分在印度生活的巴基斯坦籍配偶與家庭也被要求限期離境,部分民眾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理解打擊恐怖份子的必要性,但也質疑無辜家庭為何要一同承擔後果。該事件也掀起政壇風波,包括反對黨質疑內政部責任與情報系統失守。
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戰爭,會發生什麼事?
全球經濟與市場動盪
金融市場波動: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波動加劇,4月29日的隱含波動率達到兩年來的最高點5.5%,反映出投資者對地緣政治風險的擔憂 。
供應鏈中斷:戰爭可能影響南亞地區的製造業和出口,進一步擾亂全球供應鏈,特別是在電子產品和紡織品等行業。
食物與水資源危機
水資源爭端:印度暫停《印度河水條約》可能對巴基斯坦的農業和水力發電造成嚴重影響,該條約自1960年以來一直是兩國水資源共享的基石 。
全球糧食安全:研究顯示,即使是有限的核衝突,也可能導致全球糧食產量下降,造成長達十年的糧食短缺和飢荒 。
核衝突與環境災難
氣候影響:曾有模擬研究表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核戰爭可能釋放超過1700萬噸黑碳進入大氣,導致全球氣溫下降2至5°C,降水量減少15%至30%,對農業和生態系統造成長期破壞 。
人道主義危機:估計在核衝突的初期,可能有5000萬至1.25億人死亡,隨後的糧食短缺和疾病可能導致更多人喪生 。
地緣政治與國際安全
地區不穩定:戰爭可能引發南亞地區的難民潮和宗教衝突,進一步加劇地區不穩定。 (相關報導: 「印度小瑞士」淪血谷!喀什米爾恐攻26人遭屠殺 槍手這句話洩出背後真兇 | 更多文章 )
國際干預:考慮到中國與巴基斯坦的盟友關係,以及美國與印度的戰略合作,衝突可能擴大為涉及多國的地緣政治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