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米爾帕哈爾加姆(Pahalgam)的貝薩蘭山谷被封為「印度小瑞士」,然而22日卻發生大規模恐怖攻擊,一群正在觀光的遊客遭武裝份子開火,至少26人身亡、逾20人重傷,成為2019年以來最嚴重的平民襲擊。據當地目擊者描述,恐怖分子接近遊客後,要求他們報上姓名與宗教身分,隨即開槍射殺男性遊客,留下女性與兒童倖存,現場宛如人間煉獄,血泊與哀號聲交織,死者多為印度國內旅客,亦包含兩名外國遊客,包括來自尼泊爾與阿聯酋的個人。
兇手是誰?與哪個組織有關?
目前尚未有官方確認肇事組織,但根據印度情報單位初步研判,這起攻擊可能由與「拉什卡雷·泰巴」(LeT)關係密切的「克什米爾抵抗陣線」(TRF)策劃,TRF自2019年喀什米爾失去自治地位後崛起,最初以網路宣傳為主,近期疑似轉型為實體恐怖組織,外媒指出,該組織可能是為了對其幕後金主證明「仍在行動」,而選擇此時發動攻擊。
為什麼攻擊時機引發關注?
該起事件發生當日,正值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攜家人訪問印度,並於前一日與總理莫迪會面,外界關注,此敏感時點恐非巧合。范斯與夫人烏莎發聲明譴責襲擊,並表示「我們這幾天才親身感受到印度之美,現在與全國人民一起哀悼」,川普與普丁也先後致電慰問,表達對印度的堅定支持。
印度政府如何應對?
印度總理莫迪緊急中止對沙烏地阿拉伯行程,返國後立即與國安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及外交部長蘇杰生(Jaishankar)召開高層會議,內政部長阿米特沙阿(Amit Shah)親赴襲擊現場指揮調查並探視傷者,宣布將強化整個喀什米爾區域的安全部署,政府承諾將加快行動逮捕凶手,「這種惡行絕對不會被容忍」。 (相關報導: 關稅戰C位是它!印度「吸光供應鏈訂單」范斯出馬談合作 中國氣炸:別被美國騙了 | 更多文章 )
恐攻是否加劇印度與巴基斯坦緊張?
喀什米爾地區長年是印度與巴基斯坦爭議焦點,1989年以來反印武裝活動頻繁,雙方衝突屢見不鮮,儘管印度聲稱恐攻由巴國支持的恐怖組織發動,巴基斯坦則一貫否認,稱喀什米爾運動是「正當的自由鬥爭」,這次針對觀光客的大規模殺戮,恐再度點燃地緣政治火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