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各界關注的大陸《民營經濟促進法》在4月30日由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官媒《新華社》報導說,作為大陸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將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證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民營經濟促進法》旨在對民企的市場主體保護提供相關法律保障,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該法落地實施才能看到真正的效果。臨近大陸五一假期之際,各地黨政部門都在準備借「假日經濟」促進本地消費市場的融合發展,部分消費類行業民企也希望借此部法律提振行業發展。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今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未來將為廣大台企提供更多政策互利措施,並對相關產業發展提供具體落地配套措施。
民營經濟促進法共9章78條,包括總則、公平競爭、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規範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法律責任和附則。
該法案第2章公平競爭部分,提到要求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國企及大型企業等單位,依法依約及時支付欠民營企業的帳款,不得以人員變更、內部流程、未收到協力廠商付款等為由拖延或拒絕付款。
在法案第7章權益保護部分,第60條徵收、徵用財產,應當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條件和程式進行。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徵收、徵用財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中美科技戰對決!習近平上海視察「AI孵化器」,打造全球創新高地 | 更多文章 )
以目前台商在大陸經商的現實環境來看,多數是以生產性用房較多,這對於台商而言多是政策措施,可以減免部分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