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愧關稅人稱號,川普又有新招:分級關稅制!
分級關稅對影響國安商品課100%,其它35%
川普對各國徵收對等關稅,各國懾於美帝淫威,幾乎都直接屈服、尋求跟美國的談判之道,套句川普得意的用詞就是:kiss my ass拍我馬屁。中國是唯一跟美國打得你來我往、毫不手軟的國家,雙方把關稅稅率拉高到百位數以上,鑑於雙方原本就密切的貿易與產業關係,兩國其實都在承受損失與痛苦,川普也開始釋出可以對中降低關稅(但官員說要中國先降),這時就出現「分級關稅」這個詞兒了。
根據外媒報導與白宮官員的說法,分級關稅是指針對進口的商品,分為所謂「對美國國家安全不構成威脅」和「對美國國家利益具有戰略意義」的商品,對前一類商品徵收35%的關稅,對第二類商品的關稅稅率至少為100%。
這就是所謂的關稅分級制,對美國國家利益具戰略意義的商品徵收高關稅,隱含的意思是把對手國(中國)的商品擠出美國市場,同時吸引該商品的製造回流美國本土。
項莊舞劍,目標鎖定中國
這種關稅分級制同時隱含著把國家也要「分級」─有些是友好同盟國家,有些則是競爭甚至敵對國家,其它介於兩端之間;友好同盟國家基本上不會用上這種分級關稅,例如,即使可以把光刻機視為有戰略意義的商品,美國不會也不必對荷蘭ASML的光刻機課100%關稅吧?
更實務的看,分級關稅其實就是完全針對中國而來的制度。那些與美國不友好或敵對的國家、美國口中的「邪惡軸心」、「極權聯盟」等,大概就是中國、俄國、伊朗、朝鮮、委內瑞拉等國家,除了中國以外,美國與這些國家之間,一來貿易額早已少之又少,真有國家安全顧慮時,完全可以全部切斷又不受太多影響;二來這些國家的整體製造業與科技跟美國差距大,俄羅斯的強項在軍武,因此這些國家都不是分級關稅的主要目標。
中國情況則完全不同。中國是美國現在與未來數十年最大的地緣政治對手,相較當年冷戰時期,美俄彼此是主要地緣政治對手,但兩國間不存在密切高額的經貿往來,中美的經貿關係密切、產業關聯緊密、供應鏈與價值鏈連成一氣,幾乎到犬牙交錯的地步,彼此都是對方的主要貿易國,甚至曾經被稱為「中美國」(Chimerica)。
白話文講就是:美國「拽不開」中國。這事,美國已經嘗試過,而且也已經失敗。
貿易戰8年,中美貿易額不減
2018年川普1.0時對中國發動關稅戰、科技戰,對高比例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川普還曾發文「命令美國企業離開中國」,拜登時間繼續加大力道,「小院高牆」封鎖中國科技,對中國的電動車、電池等課100%關稅,如此用盡洪荒之力, 2024年兩國貿易金額仍高達6882億美元,雖然占比下降,但相較2018年的6355億美元,顯然談不上什麼太大的效果。
而從這次中美關稅戰的衝擊來看,中國的出口固然大受打擊,但美國同樣不好受。以數據而言,中國對美出口超過5000億美元,遠超過美國對中出口1500億美元左右,關稅戰對中國帶來的痛苦應該更強烈。 (相關報導: 川普關稅真有讓美國再次偉大?童子賢預言:美國貨架會變第三世界國家 | 更多文章 )
但問題是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不僅於消費品,還有大半的半成品,高關稅讓美國廠商的生產也受衝擊,因為如此高關稅下從中國進口零組件來生產顯然不划算,短期又找不到替代供應商;反而是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能源、農產品容易找到替代來源。如果關稅戰再持續一年半載,不僅中國企業要倒閉,美國廠商也難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