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戰也隨著關稅緊張而加劇,美國日前限制輝達H20晶片對中出口,對此,分析師蔡明翰在網路節目《Catch大錢潮》上指出,美國當初封殺中國半導體,雖反而讓中國技術高速成長,但隨著無法取得更先進光刻機,中國未來很難再繼續快速突破。
蔡明翰表示,追溯到「川普1.0」時期,美國總統川普在2020年封殺華為,中國在拿不到晶片之後就決定自己做,導致中國半導體出口反增,使得美國封殺反而成就中國的半導體快速增加。根據晶片對比,華為製程使用7奈米、輝達使用4奈米,其中華為的製程包含中芯與台積電代工。
蔡明翰指出,雖然2020年9月台積電就被限制不能再販售晶片給華為,但在此之前,華為大量囤積了價值10億的訂單,後來中芯慢慢接上7奈米製程,讓華為的910B晶片幾乎等同於輝達H20,而後續華為的高階版晶片910C,約等於輝達H100。
蔡明翰提到,美國近期禁止輝達H20銷往中國,雖然中國設計能力強、符合市場需求,但艾司摩爾的光刻機也被限制對中出口,廠商無法取得極紫外光(EUV)設備,讓製程停留在7奈米。他認為,美中之間技術層次雖快速縮減,但未來很難再突破,儘管川普變相讓中國快速發展,不過理論上未來也不可能再持續追上。 (相關報導: 美債根本沒有危機?專家揭一數字證明「哪會有問題」:這說法真是井底之蛙 | 更多文章 )
蔡明翰指出,陸股現在夯的是「晶片追上」,而長線經濟面在去年見到谷底後也會往上,只是現在短線動能比較強,但長線也值得抱。主持人王志郁則說,陸股沒有不能投資,整體市值型適合長線,但如果要特別專注在科技,就只能看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