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張鈞凱專欄:賴清德召喚出「天安門」的集體心魔

國民黨26日舉行「反綠共,戰獨裁」活動,總統賴清德回應:「真正要戰獨裁確實的地方應該要去北京天安門」。(顏麟宇攝)

4月26日「戰獨裁」抗議集會,20萬人在風雨中走上凱道,發出對賴清德政府的怒吼。賴清德的回應輕描淡寫,嗆聲「戰獨裁應該要去北京天安門」。用簡單一句話想要堵住20萬人不滿的心聲,說明了這場街頭示威,根本不可能改變其執拗的內心,甚至令他「為反而反」,讓內外局勢更加驚心動魄。

總統與八炯支持者同格調,「天安門」才是台灣的心魔

「戰獨裁應該要去北京天安門」,標準的賴清德風格。馬英九前總統擔憂兩岸開戰「首戰即終戰」,賴清德選在黃埔百年校慶回嗆如此說法是「投降主義」。中國大陸十一國慶,吳慷仁表態「祝福錦繡中華」,其他台灣藝人微博轉發「我愛你,祖國」,主張「兩國互不隸屬」的賴清德坐不住了,在雙十晚會無預警一席中華民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祖國」,警告眾人祝賀對岸生日快樂,切勿用「祖國」兩字。

官大學問大,賴總統對「投降主義」與「祖國論」的「新解」,不過只是其歷史認知與精神錯亂顛倒的展現,更是其記仇性格的寫照,找到機會就得要偷臭回去,對任何異見都憋不住。此次「天安門」一說,邏輯與道理也一樣,堂堂總統的格調,跟陸配亞亞(劉振亞)3月25日內政部前記者會,網紅八炯、閩南狼等一眾支持者,現場狂喊「八九六四」毫無二致。

對綠營及其側翼,乃至中「反共」之毒過深者而言,「天安門」或「八九六四」是對岸的一道禁忌,是中共荼毒人民的「鐵證」,因此認定只要喊越大聲,北京就越痛苦、受創越深,可以盡情恣意喊到中國「崩潰」的那一天。不過,把「天安門」或「八九六四」當成中共的「心魔」,反而見證了台灣和西方永遠降伏和去除不掉的「心魔」。

陸配亞亞(劉振亞)25日離台當天上午,在內政部前舉行記者會,遭到大批群眾包圍抗議。(張鈞凱攝)
陸配亞亞(劉振亞)3月25日離台當天上午,在內政部前舉行記者會,遭到大批群眾包圍抗議,不斷高喊「八九六四」。(張鈞凱攝)

「天安門」符號化,歷史真相抵擋不住政治正確的壓力

「天安門」或「八九六四」是不是中共的政治禁忌?從輿論環境檯面上來看,確實如此,但並不意味著對岸眾人完全不知道當時發生什麼事情。2021年2月,中共發行最新官方版《中國共產黨簡史》,從第267頁到269頁,以一整節篇幅論述「1989年政治風波」;同年8月發行的官修《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經受1989年政治風波的考驗」一節,從第192頁寫到194頁。「1989年政治風波」除了意指「天安門」或「八九六四」之外,還會是什麼歷史事件?

2019年六四事件30周年時,當時筆者任職於《多維》雜誌,與好幾位大陸同事,經過多番討論與史料追溯,合作完成了「庶民的六四」封面故事。這群與我年紀相仿的大陸同事,如果沒有任何的「六四」記憶和認知,那一期的月刊封面恐怕只能開天窗了。 (相關報導: 張鈞凱專欄:誰才是真正的「境外敵對勢力」? 更多文章

在訪問了多位事件親歷者,該篇封面主稿如此下筆:「它是一場民主運動,但對民主的訴求不止是政治上的要求,還有經濟民主的內涵,主要是為了社會的公平正義」,「這場運動的最初出發點,就是為了反對權錢交易和『官倒』等腐敗行為。」「抗議的初衷,對身為參與主體的學生而言,恰恰是為了往回修復『社會主義』最關鍵的公平價值」,「學生們不僅沒有喊過『打倒共產黨』的口號,反而普遍對共產黨的執政抱支持態度」,「在一些域外力量以民主自由之名的介入和推波助瀾的包裝下,這場運動被賦予了強烈的政治意識形態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