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一週數變,美中究竟是戰是和?BBC盤點三種不同劇本

2025年4月14日,北京一家戶外購物中心,購物者站在一家外國化妝品店的廣告看板附近。(美聯社)

「過去一個月,我們只能在搶發貨和觀望之間,反覆搖擺」,一位中國出口商向BBC中文表示,川普發佈對等關稅後,政策三日一變,出口商們疲於應付。

簡單梳理一下,過去一個月,川普宣佈的對華關稅,從34%,到54%、104%,再到145%,甚至一些產品達245%。同時對中國商品的重要轉口國越南、柬埔寨等國的政策也在變,先是加徵接近50%的關稅,又暫緩90日徵收。最近,川普又表示可能會顯著降低對華關稅。

不僅如此,電子產品已經率先豁免於高關稅的影響。

同時中國則堅持「要打奉陪到底」的強硬態度,甚至在美方官員暗示正在與中國談判後,中方官員出面否認進行了任何接觸。但在4月25日,多家中國晶片進口公司證實,對流片(編按:又稱「下線」,指的是積體電路或印刷電路板設計的最後步驟,亦即送交製造)地為美國的晶片進口關稅從原先的125%降為0。

對於出口商而言,這種劇烈的變動並不好受。BBC中文採訪了位於香港的一家出口服務商GenPark的創始人兼CEO龐國強(Chris Pang)。

GenPark主營業務是利用生成式AI幫中國的出口商進行社交電商營銷,目前服務數百個中國出海的中小品牌,其中約半數重點開展中美進出口業務,涵蓋服飾、美妝、家居、數位等品類。

對等關稅後,GenPark對這些中國出口商進行問卷調查,其中超過50%的出口商認為,受美國關稅影響,預計2025年業績比去年同比下滑,其中預計下滑30%以內的有20%左右;預計下滑30%-70%的有20%的商家,認為下滑將超過100%的有9.42%。

「不過這次中國的政策定力比較強,美國那邊明顯出現目標不明、政策搖擺的問題」,龐國強表示,所以很多出口商認為中國在這一輪博弈中優勢比較大,「最終應該能談下一個好deal(協議)」,跟第一輪不同。

但對於眾多出口商而言,前景依然充滿變數,因此BBC中文通過專家和業者的分析與反饋,試圖呈現貿易戰未來三種情形下對中國的影響。

情形一:高關稅持續數年

川普在2018年的貿易戰所不斷加徵的關稅,事實上持續了7年,甚至跨越了拜登的任期,因此又不少觀點認為,川普對於關稅的執著,可能使中美之間進入到高關稅的四年。

而這種壓力,在第一個月就已經讓出口商們有了痛感。

龐國強介紹,在高關稅持續的階段,我們感受到品牌方和我們的成本被不斷抬高。北美的美國的消費者購買熱情也在被壓制。這些品牌方對關稅的態度,很大的程度上也影響了他們背後的一些供應鏈工廠。很多工廠在這個關稅的衝擊下,都減少或者停止了生產。

經濟學人智庫(EIU)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蘇月認為,在中美之間關稅持續超過100%的情形下,如果美國對其他國家也徵收50%或更高的關稅,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可能會競相使自己貨幣貶值,中國企業加速全球擴張,全球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其他國家則面臨中國廉價商品進口衝擊加劇,市場失衡狀況加重, (相關報導: 亞裔歧視?美國吊銷超逾1700名留學生簽證,中國、印度學生受重創 更多文章

「而隨著各國保護本國產業和就業的壓力不斷上升,全面貿易戰的風險隨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