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點就要開廟門!少年廟公揭秘「全職廟公工作內容」,其實一點也不輕鬆

廟公楊庭俊走出廟堂,翻轉刻板印象,延續文化精神。(示意圖/洪煜勛攝)

編按:你知道廟公平常都在做什麼嗎?每天準時在六點整開廟門都需要做哪些準備呢?大學畢業後,一進職場就擔起蓋廟大業,成為蓋廟駐廟「少年廟公」的年輕人,以實際行動詮釋廟公的角色,也與信徒、神明一同築起信仰的根基。

開山廟公步步成長

看著廟堂上的匾額,在人群簇擁下揭匾、剪綵,宣告大廟落成,代表我的任務得進行到下一階段。

熱鬧喧嘩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人潮熙來攘往的入火安座三日法會,一下就結束。所有人按著工作崗位各自忙碌去,占地兩甲的廟地,最後只留下我一人處理各項廟務及眼前的一切,再加上一位協助清潔打掃的移工作陪,我倆就在這淺山地區開始我的「廟公」人生,打點這間新廟。

全職廟公都在做什麼?

擔任「廟公」,具體上需要什麼做些什麼?我原先也沒有個底,因為從來沒有人把這個角色應該具備的樣子給制式化,每間廟宇的地方風情、組織內容、成員分工又各自不同,所以沒有一定的模式。既然沒有範本,我還是跟著這座廟宇一起成長的人,那麼就讓我這個「開山廟公」,帶著這間廟上軌道吧!

我這個廟公服務信徒的時間,是從廟門開啟一直到廟門關上為止,時間從清晨六點至晚上八點。不過就像開店營業那般,在開門之前得整理好環境,於是每天五點多梳洗完,立刻要進行大殿的清潔工作,完成所有整潔工作後,才能準時在六點整開廟門、敬茶、奉香,迎接一天的開始。

等所有基本程序完成,在沒有香客需要招呼的狀況下,我接著要換上長袍進行早課的課誦,既然是瑤池金母的宮堂,誦念的當然是《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偶爾搭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以早課讚揚神威,是為信眾祈福,同時藉由如此固定的儀式,促使人們養成約束力,在長久累積下能有所精進,是為一種修行方式。

對於其他人來說,需要一段時間習慣,待過佛學院的我則能自然上手, 且相較於單純地誦念,我還得獨自使用磬、木魚、引磬這些法器,來引導早課時間參拜的香客,讓其感受道場莊嚴,埋下未來可能參與的種子。

只是,一間坐落鄉間的全新廟宇,在尚未跟地方居民建立信任前,除了舉辦法會、聖誕、慈善活動等特殊時節,曾經有一整天都沒有一個人來。在地居民經過入火安座那樣的激情後,似乎需要一些休養的時間,各自忙於士農工商,許久都不見蹤影;也有許多人只知道這裡忽然蓋了一間大廟,但未曾聽聞相關的靈感事蹟,或在地方上的建設、貢獻,尚未有機緣促使他們走來。

因此我度過一小段寧靜、清幽的日子,加上在此鄉間的鄰近住戶都有一些距離,那樣的日子彷彿自己是位久居深山的寺廟住持,每日只需灑掃庭院、清修自持,成了我另一種隱世的修行生活。

也著神,也著人

杳無人煙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嚮往能在清淨道場自修的人出現了,每天開廟門後不久,都有同一個人開著小轎車前來燒香,當我進行早課的時候,在大殿的一個角落自己打坐,結束打坐便自行離去,因為無需照顧他,我們之間並沒有太多交會,只是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這個人,他也在後來成為廟裡的志工。 (相關報導: 歷史上「草船借箭」主角不是諸葛亮!揭開《三國演義》背後真相,我們都被羅貫中騙了 更多文章

之後,陸續又有其他人因著不同需求前來,有的人是生意或工作碰上了困難, 前來尋求慰藉,乃至求助;有的人身體微恙,前來請示瑤池金母是否有適當的求醫之道……諸如此類,內心帶著不同疑問的人陸續出現,這間廟宇漸漸地越來越有人氣,平靜的廟埕慢慢多了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