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驅趕陸配、境外敵對勢力、台積電赴美投資、解放軍圍台軍演、股市隨著川普(Donald Trump)的喜怒變換紅綠……如上各種讓人難以喘息的重大事態,在短時間內一一真實上演。網路上不少人以「末日景象」來形容我們每天面臨的處境,異常紛亂,無比不安。
御用文人迎合上意,量身打造「政治理論」
民進黨中常會9日邀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介民,以「解放日關稅:解題與方案討論」為題進行專題報告,他提出了「脫中入北」做為台灣產業發展的方向。吳介民認為,台灣應該利用每一次的地緣政治經濟變動,來推動適合自身產業發展的方向;而台灣科技製造實力可以在美國、日本、歐洲代表的核心國家構成的「全球北方」立足,「這是台灣半個多世紀以來加入當代全球化夢寐以求的成果。」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聽取完報告後,表態「脫中入北」是正確方向。事實上,就像川普對等關稅再怎麼錯誤荒謬,依舊有知識分子力挺與背書一樣,台灣從來不缺各種顏色的御用文人,披上學術外衣,既迎合上意,又夾帶個人的意識形態私貨,為掌權者量身打造一套「政治理論」。
「脫中入北」4個字於焉出爐,宣告了「賴清德新時代台獨特色思想」建構正式完工。在台灣將中國「他者化」的過程中,吳介民始終是學術界的領軍人物,他在太陽花運動爆發前提出的「第三種中國想像」,將對於「中國因素」的恐懼、憤怒與抵抗引入輿論話語體系中,強調台灣要以「自由開放的民主」對抗中國的「官富民弱而兵強專制」,同時主張以「說三道四」的方式對中國「反守為攻」。
與他分進合擊、並肩作戰的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則擔負起強化台灣做為「賤民」的受害者情結。一方面以象徵「自由民主人權」的「台灣因素」逆向影響中國,另一方面則露骨地鼓吹在國防上與美國合作,並利用黑熊學院與長老教會福摩薩學院等「民防團體」,來增強台灣社會的防衛意識。

民主自由替美國開脫,抗中親美被看破手腳
「雙吳」的論述在台派與獨派青年群體中尤受歡迎,被視為「左派」思想代表。不過,之所以名為「左」,主要由於他們將對岸解讀為一個「壓迫台灣」的「帝國」,乃至「帝國主義」。至於用拳頭主宰這個世界的赤裸裸帝國,至少在80個國家擁有750個軍事基地,1991年以來海外出兵高達251次的美國,在其眼中卻是美麗良善的天堂、與台灣堅若磐石的盟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與之為伍。
這套「形左實右」的論述,說穿了仍然是冷戰意識形態的遺留,只是換了一種表現方式,但利用「民主自由」的價值觀詞藻,取代「美國帝國主義」的用心良苦,卻是其中一以貫之的邏輯依賴。對他們而言的兩岸關係,也承襲了美國對華戰略的路徑,從和平演變到圍堵遏制,再到由抗中、反中轉化而來的「沒有中國的中國研究」,無不是西方權力結構下知識生產的附和與應聲。 (相關報導: 風評:「川建國」向習近平送大禮? | 更多文章 )
問題在於,透過價值體系的包裝,將自己喬裝為美國人、西方人,現在則是「核心北方人」,以為因此就能在道德與文明上取得優越感與制高點,一來終究是自欺欺人的幻想,二來更流露了種族主義傾向的歧視。拿了包括台積電在內各種好處的川普,最後仍然對於台灣不假辭色,「疑美論」為何會重出江湖、越燒越旺,正是因為這套蒼白虛妄的「脫中入北」假象徹底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