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5)年3月,移民署因劉振亞等3位陸配在抖音平台發表之言論,廢止其依親居留許可並限期離境,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TIFA)陪同劉振亞與丈夫召開記者會,引發一連串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的辯論。在這些論戰中,不乏似是而非、甚至違反基本法治觀念的論述,卻藉著大眾對於戰爭的恐慌情緒,以國安之名行歧視移民之實──諸如立法委員沈伯洋、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兩位具備法律背景的民代,在個人社群平台或自媒體上,居然認為《中華民國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並非本案重點。但,還有多少人記得,移民署發給劉振亞的行政處分,確確實實是就其言論作成決定,其言論是否受《憲法》保障,當然是重點。
斷章取義的行政處分,如何服眾?
移民署的公文寫道,劉振亞於抖音上傳影片,內容涉及鼓吹中國以武力統一台灣,又因其追蹤人數逾43萬人,具相當之影響力,足認有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之虞,因此廢止其居留許可。然而,劉振亞在抖音發表的影片不只一次清楚說道「我主張和平統一」,移民署的處分書卻全然未採,這樣斷章取義的處分,如何能服眾?
據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了解,移民署在做成處分前曾經約談劉振亞,在3小時的談話過程中,移民署詢問劉振亞拍攝抖音是否有團隊、是否有人指使、是否有從大陸拿錢等,也就是說,移民署在約談中調查她是否有涉及武力統一之具體組織行動。對此,劉振亞已一一說明,她沒有團隊、無人指使、也沒有向祖國拿過錢。在移民署的處分書中,並未提出其具體著手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組織行動事證,僅依其抖音上的言論,按《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第14條,認其「有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虞」廢止依親居留許可。
依移民署的邏輯,若陸配劉振亞的言論本身即有危害國家安全之虞,請問移民署:劉振亞縱有43萬追蹤帳號,有誰因其言論煽動而即將要組織武力犯台?或是當劉振亞追蹤數增加時,民調發現有更多台灣人支持中國武力犯台?移民署竟然毫無進一步舉證,就將其言論斷章取義,進而祭出處分,剝奪其居留權,這當然是侵犯了移民的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依國籍和歸化與否來打折?
支持移民署驅逐劉振亞的人,此時紛紛主張:就算只是言論,仍要以國家安全為界線,這些話就是不能說。立法委員沈伯洋3月25日在臉書上發表了精美的「武統發言副本攻略」,他主張根據發言者的身分、時機、受眾、密度作出分類,證成劉振亞的言論嚴重危及國安,是要來討論標準,「不是來當言論自由大師」,博得上萬人點讚。問題是,這些名詞、論述,可完全沒出現在移民署的處分書上,當我們聚焦討論移民署的處分是否過當時,沈伯洋身為立法委員,卻忙著為移民署補充說明,這豈不是剛好證明了移民署在現行法規並未明確以「身分、時機、受眾、密度」對言論明確規範,否則何須沈伯洋的副本攻略助陣?立法委員難道可以容許行政機關在法無明定的情況下逕行處分嗎? (相關報導: 陳崇真觀點:聲援亞亞現場,有位86歲的老政治犯 | 更多文章 )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做為移民權益運動團體,要特別指出,沈伯洋根本是主張對移民進行言論審查、忠誠審查,在他的「武統發言副本攻略」中第一個分類,即區分「敵國人士>敵國申請歸化〔註〕人士>一般外籍人士>一般外籍申請歸化人士>本國國民」之言論,適用的規範嚴格程度有差異。在台灣,許多社會福利均與歸化(或大陸人士取得「定居」資格)綁定,依沈伯洋的主張,如今連同言論都要分而治之,對於未完成歸化的移民進行限制,試想:土生土長的中華民國國民才能擁有100%的言論自由,一般外籍人士取得歸化後可能是80%的言論自由、僅具備工作簽證的外籍移工言論自由再打折……發表言論要出具身分證、還要看母國國籍,這是台灣人引以為豪的民主?簡直是對在台生活的百萬名移民賞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