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股嗨翻但案場冷清!專家警告:政府這一步太致命 轉單紅利恐全流掉

近年來國內太陽能案場核准量少、行政流程繁瑣,導致整體市場冷清,廠商囤模組意願低,系統業者呼籲政府應加快案場審查、並網流程,讓案場順利啟動,才能真正接住東南亞模組轉單紅利。(美聯社)

美國商務部針對來自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與柬埔寨的太陽能模組徵收最高達3521%的反傾銷與反補貼稅,重創中國企業透過東南亞設廠繞道出口的策略。消息一出,台灣多家太陽能廠股價強勢漲停,包括元晶、茂迪、安集、國碩、鑫科、達能、碩禾、聯合再生與太極,市場預期轉單效益將迅速湧現。

台灣能趁機搶下哪些供應鏈機會?

根據美國終判結果,對柬埔寨、越南、泰國與馬來西亞的徵稅分別高達3521%、395.9%、375.2%與34.4%,這不僅壓垮中國在當地的模組出口能力,也促使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業界認為,台灣太陽能產業將成為最大受益者,部分東南亞產品可能以更低價格流入台灣市場,系統商有望採購到「甜甜價」模組,搭配新台幣升值效應,案場IRR可望同步拉升

太陽能模組市場怎麼轉向台灣?

面對美國關稅壁壘,東南亞模組若轉向台灣尋找出海口,已有初步跡象,目前市面上的東南亞模組不僅價格優惠、品質亦具備國際水準。對於走CPPA(企業購電協議)模式的太陽能案場,進口模組採購彈性高,不受國產化加分(VPC)綁定,成為主流選擇,在此模式下,模組成本降低,加上綠電價格高於FiT(躉購制度)價格,提升業者利潤空間

為何本土需求仍難爆發?

雖然台灣面臨進口模組價格利多,但因近年來國內太陽能案場核准量少、行政流程繁瑣,導致整體市場冷清,廠商囤模組意願低,系統業者呼籲政府應加快案場審查、並網流程,讓案場順利啟動,才能真正接住東南亞模組轉單紅利,並解決企業綠電需求缺口。 (相關報導: 關稅戰C位是它!印度「吸光供應鏈訂單」范斯出馬談合作 中國氣炸:別被美國騙了 更多文章

台灣太陽能未來趨勢在哪?

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表示,從川普時代開始,台幣升值與美國高關稅政策疊加,持續為國內採購提供有利條件,他認為模組價格下滑有助於案場控管成本並提升整體報酬率。但要讓產業長期向上,仍需結合政策助力,透過有效開放市場需求與投資誘因,才能讓台灣不只是短期受益者,更成為全球太陽能供應鏈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