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長者都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必須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而現在AI也能幫得上忙。只要一張骨盆X光,AI就能透過大數據演算法,經過短短的6秒鐘,就能算出你的骨密度,其準確度並經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認證,與國際上目前視為黃金標準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骨密度的結果高度一致(R=0.996,若R=1即代表百分之百完全一致)。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部主任謝明宏表示,在沒有AI之前,醫療院所要測骨密度大概就只有2種方法,一種是使用超音波骨密度檢測儀,它的體積大約只有30x60x40公分,非常容易攜帶,只要插上電,病人光著一隻腳踩上去,約1到3分鐘,就可算出你的骨密度。但很遺憾的是,醫界普遍都認為它的檢測結果不夠準確,最多只能拿來當作一種初篩的方式,而非最後的診斷。
短短6秒鐘,患者就能拿到骨密度報告
另一種,則是利用被國際一致視為測量骨密度黃金標準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但該儀器十分昂貴及笨重,除了購價動輒數百萬元,醫院還需要特別闢建一個空間才能擺放儀器;且因該儀器有放射性,醫院還必須聘請一名放射師才能操作。檢測時患者還需要換穿醫院的袍服躺上去才能做,雖然實際操作的時間大約只需3到5鐘,但部分病人還是不免抱怨麻煩。
最重要的是健保雖有給付患者接受雙能量X光吸收儀,但條件並不寬鬆,必須曾經發生骨折,或者目前服用的藥物有導致骨質疏鬆副作用的可能性,抑或本身正在做一些攸關骨質的治療等。如果純自費,做一次恐怕要破千元。
至於透過AI大數據演算測出患者的骨密度,從頭到尾就只需要患者的一張骨盆X光片,就算是半年到1年前照過的也可以(醫界研究半年到1年的骨質變化大約只有2到3%),然後將其輸入AI大數據的軟體,只要短短6秒鐘,患者就可以拿到自己的骨密度報告,且其準確度經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認證,只略為遜色被視為黃金標準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一點點而已。

謝明宏說,要求患者提供骨盆X光的原因,是因為老人家常不慎跌倒,最常受傷的地方就是腰椎及髋關節,而骨盆部位的X光片,不但可以查看長者的腰椎、髋關節,還可以一併檢視個案的髋骨、股骨、腱椎及腰椎,並據以運算全身骨密度的數值,「可以說這6秒鐘實在花得很值得。」
至少已有3家公司在競爭
據指出,目前國內至少已有3家利用AI大數據運算與檢測骨密度的公司在競爭,但與各家醫療院所合作的模式多少有些不同。以柏瑞醫為例,該公司就不把AI軟體賣斷給醫院,未未也不打算申請健保給付,就將軟體無償放在醫院供病人自費使用,價格將壓在500元以下,最後公司再跟醫院拆帳。如此一來,這項產品無論是價格、方便性、效率性、準確性,在市場上都會很有競爭力。 (相關報導: 以前只敢說做公益,現在真的是做生意!陳國正解析遠傳的智慧醫療拼圖 | 更多文章 )
有趣的是,正因AI軟體的資料與技術都是人類「餵」給它,進而慢慢學習而來的。謝明宏表示,他發現AI軟體檢測骨密度的準確性,也會受到流行病學地緣性的影響;畢竟國內各縣市人口老化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別。例如你若是將一套長期放在大台北地區的AI軟體拿到中南部使用,初期你就會發現它的檢測結果可能沒有那麼準確;但只要將軟體放在中南部地區一段時間,且一直拿當地人的骨盆X片供它判讀與學習,久而久之,它對當地民眾骨密度檢測的準確性,也會愈來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