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加州高稅率與日益不友善的拍攝環境持續惡化,電影與電視製作公司正大批撤離洛杉磯。這波出走潮不僅未見減緩,反而因成本問題與野火災害加劇而加速蔓延。長期以來高昂的製作開支,使得影視製作商將目光轉向美國其他州與國外地區,州長加文.紐森(Gavin Newsom)雖試圖推出對影視產業的補助措施,卻難以阻擋產業的結構性流失。
拉斯維加斯、芝加哥、喬治亞州與新墨西哥州等地,正迅速成為影視製作的替代地點,從中受益的還包括歐洲國家與澳洲等新興製片中心。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歐洲各地的片場已趨近飽和,而洛杉磯的製作量則在過去十年間下滑超過三分之一。FilmLA 的統計數據指出,這段期間內該市流失了約1.8萬個影視產業全職工作機會。
好萊塢名演員轉戰愛爾蘭拍攝,稱加州貴到「讓人難以置信」
演員羅伯.洛(Rob Lowe)將他主持的遊戲節目《The Floor》從洛杉磯搬到愛爾蘭都柏林拍攝。他表示:「帶一百位美國工作人員到愛爾蘭,比在洛杉磯福斯片場旁邊的攝影棚拍攝還要便宜。」他更毫不諱言地批評:「加州和洛杉磯讓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簡直是犯罪,所有人都該被開除!」
在歐洲,製片活動已迅速擴張至匈牙利布達佩斯、愛爾蘭與其他地區。電影製作人亞倫.萊德(Aaron Ryder)指出,布達佩斯的四季酒店大廳如今聚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製片人、導演與演員,甚至比洛杉磯的四季酒店還要熱鬧。他認為,布達佩斯已成為新一代影視聚落的代表城市。
曾在加拿大拍片的製片人艾美.貝爾(Amy Baer)原本打算在野火災後重返洛杉磯拍攝,但經過精算後發現,1000萬美元的預算在洛杉磯根本無法達成。她說:「我們試圖看看是否還有機會在洛杉磯拍攝,但事實證明做不到。我們可能已經來到一個臨界點,讓這座城市失去電影製作能力。」
從數據來看,加州成本的確遠高於海外。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在匈牙利,一組七人組成的場務團隊拍攝30天的費用為5.9萬美元;而在洛杉磯,單一名場務從業人員的相同工作時長就需耗費約5.3萬美元。這樣的落差,讓許多製作公司不得不重新評估拍攝地點的成本效益。
加州激勵方案乏力,洛杉磯跌出熱門拍片地點前5名
影視產業追蹤機構ProdPro將洛杉磯列為第6名的拍攝地點,排名落後於多倫多、英國、溫哥華、中歐地區與澳洲。分析認為,這樣的名次反映出加州在稅務、材料、勞工等方面的高成本問題愈發明顯,對製片公司構成沉重負擔。
儘管州長紐森試圖透過新的激勵計畫挽回影視產業,但加州州議會中不少民主黨議員依然主張現行制度應予維持。他們表示,若產業面臨困境,應由聯邦政府出面協助,卻無法提出具體可行方案。
《洛杉磯時報》早在去年就指出,儘管新冠疫情高峰已過3年,洛杉磯的影視業並未回溫,反而持續衰退。《Deadline》甚至形容目前的狀況為「全面蕭條」。這樣的現實,或許正逐步改寫「好萊塢」作為全球影視製作中心的地位。
責任編輯:許詠翔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