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六國論到顧維鈞,台積電的危機現在才要開始

川普政府目前以美國利益優先的政策導向,政治力介入台灣半導體走向。(資料照,美聯社)

蘇洵的《六國論》一開頭就說:「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又引古人語:「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歷史不會重演,但卻會很相似。(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如今川普政府用關稅做武器,企圖以此重塑全球經濟格局,重定美國老大哥的地位於一尊。撫今思昔,猶如戰國末年,惟帝國主人換了容顏。

綜觀當今國際社會,台灣稱不上強權,但其所擁有的戰略地位與科技實力,早已成為列強眼中的和璧隋珠。儘管台灣本身價值連城,但在現實的國際外交談判桌上卻缺乏主動權,反而成為強國間的交易籌碼。

但若說弱國無外交,又讓我想起了1919年巴黎和會上的顧維鈞,他非凡的勇氣、清晰的邏輯、堅定的立場,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態度,在事已無法挽回的情況下,至少讓國家守住了底線,也守住了尊嚴。

在巴黎和會上,顧維鈞力陳中國不能放棄孔夫子的誕生地山東,猶如基督徒不能放棄聖地耶路撒冷。正如當今台灣人視台積電為國家的驕傲,為護國神山,於情於理,我們又怎能放棄台積電呢?最先進的技術必須留在台灣,這些話台積電自己不能說,但政府難道也說不出口嗎?

這一場夾在列強中的談判,大環境本身就對台灣不利,我們國家的利益極有可能被犧牲,因此如果談判結果有不盡人意之處,筆者也不欲苛責執政當局,惟當局的做法,似有點過早將底線退得太深,甚至遠超美方要求,對於這種過猶不及的做法,筆者實感大惑不解。

堯和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當今滿潮百官西裝革履,記者會上正襟危坐高談闊論儼然大人貌,但關鍵時刻,卻又誰願意像當年的顧維鈞一樣為國家利益挺身而出,而不是為自己的前途官位明哲保身?

台積電的危機現在才要開始

從北二高的寶山交流道下來,進入竹科的路上,看到台積的廠房迅速地擴張,櫛比鱗次,一棟又一棟地平地起高樓,這是孫運璿、張忠謀他們過去的藍圖與今日的實踐,更是台灣幾代工程師在這裡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地奮鬥了四十年,才開闢出的康莊大道。

憶及《六國論》裡面的一段:「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許多人以為台積電投資一千億美金就沒事了,筆者不這麼認為,歷史也不是這樣教導我們的。川普政府目前以美國利益優先的政策導向,顯然台積電如今的發展並不符合,至少不符合川普政府所認定的美國利益。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台積電現在是懷璧其罪了。更何況所有的談判都像有來有往的乒乓球,投資一千億美金只是第一個發球,是川普團隊認為台積可以做也做得到的事。這一回合台積守住了,但之後呢?而原先對半導體產業不甚熟稔的川普團隊,會在往後的交手中慢慢摸透一切,並找出對美國最有利的方案。 (相關報導: 台積電傳加速赴美設廠 財經專家曝台灣1優勢:只是換地方收保護費 更多文章

若這是場無法共創雙贏的零和遊戲,筆者咸認台積電乃至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危機從現在才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