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加快「美國製造」腳步,傳亞利桑那州第2廠量產進度將提前1年,並將在美國直接切入最新的扇出型面板級封裝(FOPLP),以迎合客戶採購在美製造晶片,提高供應彈性的需求。財經專家游庭皓在節目《游庭皓的財經皓角》分析,台積電仍有100%的定價能力,即便未來台灣生產的晶片在市佔率會因美國亞利桑那廠而降低,但對台積電而言,「只是交點保護費,換地方生產而已」。
游庭皓表示,台積電美國廠的建設毛利率,下滑幅度不快,仍保持在58.8%,代表台積電依舊有100%的定價能力。他提到,全球生產廠的進度中,台灣屬於製程速度最快的國家,從去年到今年,台積電已陸續開始量產2奈米晶片,加上先前董事長魏哲家表示,沒有和其他公司進行任何合資、技術的授權,等同打破「援救英特爾」的傳聞。
游庭皓預估,經過海外的擴產行動後,台灣2021年到2030年的晶片市佔率,在未來半導體市場中會從71%降至58%,美國則是11%增至22%,但美國增長的部分屬於台積電生產的晶片,「只是交點保護費,換地方生產而已」。
游庭皓表示,台積電正在高強度擴廠,因此資本支出很難降低,台積電預估2025年保持資本支出在380億~420億,營收年增幅仍高達約25%,其中AI加速器營收預估會成長一倍,5年複合成長率達到44%至46%。他認為,2026年供需可能將會緩解,因為4大CSP業者的下單量已經很明瞭,沒有高速成長的條件了!
游庭皓建議,現在有許多「不確定性的消息」,例如川普和習近平間的談判過程、川普接下來的政策走向等,因此建議投資人應該關注「確定性消息」,像是通膨數據、零售銷售數據、各公司財報、法說會,利用看數據的方式,讓買點或買盤的機會浮現。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