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杰觀點:柯文哲與賴清德,一場從神壇到獵殺的權力衝突

權力衝突讓「賴醫師」與「柯醫師」陌路成仇,圖為行政院長時的賴清德和台北市長時的柯文哲。(資料照,陳明仁攝)

「一個羊群般的國家,只會孕育出狼群般的政府。」──愛德華・R・莫羅

當社會選擇沉默,不再發問、不再憤怒,甚至主動交出過去的記憶,它便不再是民主的沃土,而成為專制者夢寐以求的牧場。當人民甘於扮演順從的羊群──順從、沉默、不思考、不監督──政權便無須再加掩飾,得以化身為狼,貪婪地吞併權力、殘暴地撕裂真相、掠奪地操控秩序。真正可怕的,從來不是政權的強勢,而是人民失去了自我發聲的勇氣,將國家的方向盤交還給那些能操弄法律、操控秩序的人。

專制的悲劇,從不始於軍隊的進駐。它始於集體的沉默,那種不再追問真相、不再相信自己能改變現狀的沉默。狼之所以橫行,不是因為牠比羊強,而是因為羊選擇了不抵抗。當法律成為權力的遮羞布,當秩序成為壓制多元的工具,那麼,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被壓下去的名字。我們以為交出了自由,就能換取國家提供的安穩;卻不知,真正的安穩,來自防止腐敗的監督、來自避免濫權的制衡、來自一個不肯沉默、敢於說真話的人民。唯有當人民不再畏懼政府,政府才會開始畏懼人民。而人民之所以反抗,從來不是出於挑釁,而是因為他們已被逼至絕境,已經無法呼吸了。

清算的合奏:民進黨、監院、檢方、法院、綠媒與政權的六部交響

我們站在歷史的分水嶺上,面對的不是單純的司法案件,而是一場全方位的政治清算,是一場對民主與法治赤裸裸地背叛。當法院與檢方密切配合,當綠媒同步放送劇情,當柯文哲一個人的清白已經無關事實,而僅取決於政權的需要,我們怎能沉默?我們怎能退縮?又怎能對這場司法獵巫無動於衷?我們要站出來,把民進黨、監察院、台北地檢署、台北地方法院、台灣高等法院、綠媒在京華城案上如何聯合操作,公諸於世。讓全台灣人民看清楚,這不是司法正義,而是政治迫害的最高傑作。

在2024年1月8日,距離總統大選僅剩五天,民進黨中央突如其來召開記者會,指控柯文哲在京華城案中圖利120億元。這一指控的發布,無疑是一場選舉前的政治圍剿。這一時機的選擇無疑精心策劃,意在選舉關鍵時刻對柯文哲施壓,影響選民的觀感,確保賴清德的選舉優勢。

總統大選之後,為防止柯文哲369萬票對未來選舉造成影響,監察院於2024年1月16日迅速啟動京華城案審議,並於1月24日發布調查報告,指 出創設容積獎勵項目「在缺乏法令依據的情況下存在重大違失」。這種高效率的反應,將政治操作的手段暴露無遺,將柯文哲置於輿論的風口浪尖,讓其形象受到重創。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司法不公,不是藍白喊出來的! 更多文章

這一系列行動彰顯了民進黨中央與監察院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無論是選前的布局還是選後的追擊,始終圍繞著一個核心目的──消除潛在的威脅,確保權力的絕對穩固。這場充滿精密計算與無情陰謀的權力博弈,不僅在選舉中將柯文哲打造成受質疑的政治人物,更是為2028年大選鋪設了無懈可擊的道路。這樣合拍的操作,無疑是一場冷血的權力清洗,徹底摧毀了任何可能挑戰現有政權格局的力量,充分展示了賴清德對權力的無所不用其極、毫不留情的操控。這場對柯文哲的精心打壓,並非僅為了當前的選舉結果,而是為了確保未來的政權永遠被牢牢握在民進黨手中,直至時間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