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 台積電長期投資的變數

筆者認為,台積電雖技術領先,但中美兩強加速科技自主,正重塑產業格局。長期投資仍需警覺外部政策與技術變數,感性支持之外,更要理性應對風險。(柯承惠攝)

台積電是許多台股投資人的首選,覺得他穩定而且有強大的競爭力,縱使遇到景氣的波動還有短期的風浪,但是長期仍會回到基本面的價值,而目前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領先全球,而且差距不小,所以短期如果大幅下跌反而是長期買進的良機。

但這種想法忽略了全球的產業格局是會變化的,而且可能超乎你想像!如果說未來的產業格局前提是不變的,那台積電長期投資的價值無庸置疑,但問題是有兩個最大的變數:一個是美國要重振美國製造的決心,再來就是中國大陸的科技發展。

川普對待台灣的方式姿態相當高,常常出言威脅恐嚇、消遣,雖然台積電配合他的美國製造政策加大投資的力度,暫時逃過川普的打壓,但是川普心裡想的誰不知道呢?他就是希望美國自己擁有強大的高階製程技術,並不樂見台積電長期保持全球晶圓製造的領先地位。

另外中國大陸的科技發展也有可能改變未來的產業格局,年初中國軟體公司DeepSeek的創新開發,打亂了美國甚至全世界的人工智慧發展格局跟秩序,也迫使美國科技巨擘發展AI語言模型的策略由閉源走向開源,未來中國科技的創新開發也必定會利用在晶片領域。

而不管是利用在晶圓製造本身,或者創造出更有效利用晶片的設計,都有可能會改變長期的產業格局,也是台積電長期保持領先的變數,台積電在現階段的技術的確遙遙領先,但中美兩強的政策發展對於台積電技術領先的威脅也都是真實的。

股市拉長時間,長期是上漲的沒有問題,那麼又投資最有競爭力的產業龍頭似乎更加沒有問題,但是不要忘了,如果碰到數十年難得一見的產業格局大調整,原本的投資邏輯可能就會受到挑戰,這些都是把台積電當成台股長期投資首選的投資人需要考慮的變數。

在情感面,或許多數台灣人都希望台積電的競爭力能夠常保永存,但是面對變動難測的世界,除了自己的情感面,還必須理性的考慮現實的威脅跟變數,因為從中美的利益來看,他們都會希望發展出自己的技術來取代台積電。

台積電面對中美兩強的夾殺,5到10年後還能持續保持現今的領先態勢嗎?這的確是很大的挑戰!而且我們現在的政府,又是一個極度親美,對美國缺乏談判能力的民進黨政府,台積電只能自立自強,這是需要列入考量的。

可能有人會覺得如果美國總統換人風格就會不一樣,但是無論如何,他們還是會以美國的利益為先,如果有機會取代台積電,或者削弱台積電的領先優勢,他們怎麼可能會放棄這個機會呢?因為川普已經把台積電的頭洗下去了。 (相關報導: 台積電在台蓋11晶圓廠?魏哲家喊話股民酸「喪事喜報」:看散戶就知道了 更多文章

*作者為金融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