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名校這麼有錢,為何不敢硬起來反抗?《經濟學人》:他們還真沒本事叫川普滾蛋

哈佛大學。(美聯社)

川普政府近期大動作制裁美國菁英學府,首當其衝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雖擁有約150億美元的校務基金,卻在聯邦政府凍結4億美元撥款後仍低聲下氣,憤怒的校友對此質疑:「有這麼多錢,為什麼不敢硬起來反抗?」

事實上,這些常春藤名校並非真有本事叫川普滾開。《經濟學人》10日指出,儘管校務帳面風光,但實際上難以靈活動用,再加上市場現在動盪不安,並非是出售變現或借貸的好時機;就算研究補助未被聯邦政府全面切斷,各校的會計師應該也會徹夜難眠。

聯邦撥款佔比高

《經濟學人》指出,聯邦撥款的研究經費分別佔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大學收入的11%、15%和18%;一旦政府收回補助,對任何一所大學來說都是巨大的打擊。而哥倫比亞大學則有20%的研究經費仰賴聯邦政府,尤為脆弱。

哈佛大學的創辦人約翰・哈佛雕像。(美聯社)
哈佛大學的創辦人約翰・哈佛雕像。(美聯社)

即使仍持續撥款,聯邦政府也正大幅收緊使用規定。掌管醫學研究經費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2月宣布,將補助款中可用於行政支出的比例上限從26%下修到15%。儘管聯邦法院已經在4月4日暫時撤銷了這個規定,但川普政府表示將繼續上訴,未來各大學恐怕還是得自掏腰包維持實驗室的運作。

校務基金難變現

外界普遍誤以為大學可以隨時動用手握的數十億美元基金,實際上,多數基金皆有指定用途,例如支付某教授薪水或用於特定的研究,這些契約通常也會明定禁止挪作他用。更重要的是,這些基金的收入就是用來維持學校的日常運作,一旦動用本金,未來收入也會減少。

更麻煩的是,許多大學的校務基金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通常會大量投資於流動性差的資產,像是私募股權、不動產與創投,這對於計畫經營幾百年的學府來說合情合理,但當突然出現預算缺口時,卻使得資產變賣更加困難。使外,在當前市場劇烈動盪的情況下,若急於拋售資產,不只難以脫手,還可能面臨重大虧損。

募款受阻

過去18個月的校園抗議浪潮更嚴重影響了募款氛圍,不少捐贈者因此縮手,《經濟學人》指出,這導致各大學目前只好尋求借款以度過難關。由於教育機構發行的債券通常免徵聯邦稅,因此能以相對低的利率籌資。今年第一季,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共發行近120億美元的免稅債券,創下歷史新高。儘管哈佛大學擁有520億美元的校務基金,但它今年仍已發行4.34億美元的免稅債券,日前又緊急發行7.5億美元的應稅債券,以應對川普政府的施壓。不過哈佛今年首次的債券發售結果並不如預期,顯示投資者對大學的財務狀況信心不足。

哈佛大學校園。(美聯社)
哈佛大學校園。(美聯社)

川普還有更多狠招

研究經費只是川普政府可以動用的其中一招,《經濟學人》指出,聯邦政府還可能收緊學生貸款政策、限制外籍學生簽證,甚至與國會合作修改稅法,重創大學財務。此前,政府向大型校務基金課徵1.4%的聯邦稅,且適用對象為平均每位學生擁有超過50萬美元基金的學校;這在去年僅影響52間學校。不過由於門檻不會隨著通膨調整,預計適用對象將逐年擴大。

但共和黨議員覺得還不夠,正積極推動加大稅率與徵稅範圍。紐約州眾議員勞勒(Mike Lawler)提案將門檻降到每位學生20萬美元,這將使需要繳稅的大學數量翻倍。另有一項法案提議將稅率提高15倍,來到21%;副總統范斯(J.D. Vance)更曾主張要將稅率提高到35%。根據全國大學與學院商業官員協會(NACUBO)和資產管理公司Commonfound的資料,約一半的大學校務基金收入會用於貧困生補助;加稅勢必影響中低收入學生的受教機會。

2025年3月18日。人們走在哈佛大學校園內。(AP)
2025年3月18日。人們走在哈佛大學校園內。(AP)

事實上,不僅右派對大學財務虎視眈眈,一些左派也支持增加校務基金的稅率。2名麻州的民主黨州議員提案,要向哈佛和麻省理工等頂尖私校的校務基金課徵2.5%的地方稅,用於補助公共教育。康乃狄克州(耶魯大學所在地)的民主黨人一有類似的討論。 (相關報導: 川普讓美國學術界開始「逃亡」?憂法西斯獨裁陰影籠罩,常春藤教授接連「遠走多倫多」 更多文章

此外,共和黨也瞄準教育債券的免稅優待。一旦取消這項補貼,預計每年能為聯邦政府帶來250億美元的收入。對於共和黨人來說,既增加收入,又讓左傾的菁英大學吃點苦頭,根本是一箭雙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