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川普喊話讓iPhone回家造!專家搖頭:比教一隻鳥用螺絲起子還難

將iPhone生產線遷回美國到底有多難?簡而言之,比教會一隻白頭海鵰使用螺絲起子還難。(使用Imagen 3生成)

時間來到2030年。蘋果公司(Apple)執行長蒂姆・庫克(Tim Cook)登上舞臺,揮舞著新款蘋果魔杖——Apple Magic Wand,大喊一聲「Apple-cadabra!」,隨即猛地掀開一塊黑布。

閃亮登場的是美國製造的iPhone!這款手機凝聚了大量資金、人力、時間⋯⋯還有神奇的魔力。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短期來看,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政策可能意味著iPhone會變得更加昂貴。但長遠來看,關稅政策是為了把高科技製造業拉回美國,包括蘋果公司的搖錢樹iPhone。

「成百上千萬的人在擰螺絲造iPhone,這樣的場景將來到美國,」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上周末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面向全國》(Face the Nation)節目中說。「這些工作將被自動化。」

但問題在於,iPhone手機中包含一系列複雜的零組件,這些零組件是從許多國家採購的,並且主要在中國組裝,中國的電子產品製造業經過一代人的發展已日臻完善。而美國沒有類似於中國的工廠,也沒有熟練的技術工人來大規模組裝iPhone。

所以我們召集了一個由製造和技術專家組成的小組,探討蘋果公司將iPhone生產線遷回美國到底有多難。簡而言之,比教會一隻白頭海鵰使用螺絲刀還難。

他們一致認為,在美國生產iPhone所需要的全部零組件並在美國組裝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是把一部分製造環節轉移到美國,這種想法倒也不是天方夜譚。

對於在美國生產iPhone的可能性,蘋果公司不予置評。我們不妨暢想一番:要在這片自由的土地上生產iPhone——至少是生產部分零組件——到底需要什麼。

跨境合作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榮休教授加里・格雷菲(Gary Gereffi)說,一部iPhone內部的零組件來自40多個不同的國家,其中最複雜最專業的零組件來自大約六個國家。格雷菲花了幾十年時間研究全球製造業。

這類零組件目前有許多是在中國或靠近中國的地方製造的。中國靠近台灣、韓國和日本,地理位置佔優。

格雷菲說,在美國組裝iPhone唯一現實的途徑是重建供應鏈,將關鍵零組件生產的一部分轉移到更廣泛的北美地區,讓一些零組件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生產,甚至轉移到西歐。但如果美國組裝業務要在三到五年內啟動,還是離不開亞洲的零組件。

當蘋果公司開始在美國生產Mac Pro桌上型電腦時,遇到的第一個障礙就是在靠近本土的地方採購足夠的零件,包括螺絲。

即使資金不是問題(我們後面會談到這一點),格雷菲估計也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能建立起美國製造業實現大規模合作所需要的規模和品質。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美中關係正走向徹底破裂? 更多文章

熟練的技術工人

說到「手」,在美國組裝iPhone需要大幅增加人手,包括真人和機器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