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川普再度重操舊業,拋出他引以為傲的「對等關稅」大旗,針對全球180個國家與地區一口氣大幅加徵關稅,堪稱關稅版圖上的核武級打擊。而台灣,這個長期將華府視為經濟、戰略乃至價值信仰上「最可靠盟友」的地方,竟被列入課徵高達32%關稅的名單,稅率甚至高過日本(24%)、韓國(28%)與新加坡(10%),幾乎是亞洲之冠。
這是一記響亮耳光,也是一面現實的照妖鏡。
川普所謂的「對等關稅」,從來不是真正追求公平,而是赤裸裸的單邊主義與經濟民族主義。他不只視貿易逆差為萬惡之源,更將「關稅大棒」當作政治工具與外交威嚇手段。這次高關稅政策的推行,與他之前對金磚國家的100%去美元化報復性威脅如出一轍—凡是不聽話的,經濟上就要被教訓。
弔詭的是,川普一邊咆哮著反對全球「去美元化」,一邊卻以極端關稅措施逼迫盟友遠離美國市場、重組供應鏈、尋找替代體系。這究竟是在捍衛美元霸權,還是在加速其崩解?事實上,美國如今的經貿戰略,根本就是在幫助其他國家更快擺脫對美依賴、深化區域合作,甚至加速脫鉤美元體系。當他們自建市場、自組貨幣結算體系時,才真正體會到:「原來脫離美國,沒有那麼可怕。」
對台灣而言,這不是第一次被「盟友」冷落,卻是最該警醒的一次。長年以來,台灣政府投注大量政治與經濟資源拉近與美國的距離,寄望在半導體、軍購、醫療、科技等領域換取「友誼紅利」。然而,川普這一記32%關稅的重擊,撕破了所有「價值同盟」的浪漫幻想,宣示了一個殘酷現實:只要不符合美國利益,你是盟友還是對手,並無差別。
更何況,川普式的「公平貿易」邏輯從根本上就站不住腳。他罔顧現代貿易建立在互補分工、供應鏈協作的事實,妄想靠關稅逼人就範。結果只會讓世界加速擺脫對美市場的依賴。金磚國家打造獨立結算系統、大陸深化一帶一路布局、歐盟與東協強化區域經貿整合,這些都是對美貿易勒索政策的直接反彈。而台灣若還一廂情願地繼續押寶單邊靠美,只會將自身推入更深的戰略孤立與經濟風險泥淖。
台灣長年奉行「親美」路線,不是問題,但過度依賴、缺乏備案,就是戰略短視。此次關稅懲罰正是一次制度性風險的體現。我們若不正視這種不對稱關係的本質,就只能一次次陷入「被友邦出賣」的悲劇循環。
未來該怎麼走?答案不言而喻。我們需要的是一套「去單邊依賴化」的國際經濟戰略:加速與東協、印度、歐盟建立自由貿易協定、深化新南向政策實質成效,並推動技術自主化、供應鏈在地化。更重要的,是將經貿安全視為與國防安全同等重要的國家治理課題,不再把「對美關係良好」等同於「經濟可以安心」。
我們無法左右他國政策,但必須掌握自己的籌碼與命運。畢竟,只有多元的戰略選項,才是小國在大國角力中生存下去的唯一安全保證。川普不會是台灣遇到的最後一位「現實主義盟友」,但他無疑讓我們看清,當一個國家走上「美國優先」極端主義時,任何人都可能是被割的對象。那句「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口號,最終恐怕會變成「讓美國變成孤立之島」(Make America Isolated Again)的諷刺標語! (相關報導: 點評賴清德對美關稅「態度有夠軟」 醫預測下一動作:又是藍白擋預算的錯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管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