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關稅海嘯》川普祭出54%,北京回擊34% 華爾街日報:中國看似強硬,實則無力回天

川普對中開徵對等關稅54%,中國反制對美商品加徵34%,《華爾街日報》分析,從貿易到外交,中國反擊力道日益受限,主動權仍牢牢掌握在川普手中。(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針對中國輸美商品關稅稅率累計已達54%,北京當局高調宣布強硬反制徵收34%報復性關稅措施,展現「不讓步」姿態。然而,中國反應雖快,卻無法掩蓋在這場關稅海嘯戰中的根本困境,即缺乏與川普政府的有效溝通管道。《華爾街日報》分析報導則直指,從貿易到外交,中國反擊力道日益受限,主動權仍牢牢掌握在川普手中。

川普(Donald Trump)展開第二個總統任期後,對中政策全面轉向強硬,並由核心「鷹派幕僚圈」主導決策,包括國安顧問瓦爾茲(Michael Waltz)、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白宮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等人,這些人長期主張以貿易與科技脫鉤迫使中國讓步。

2025年3月11日,美國與烏克蘭的代表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舉行會議後,美國國安顧問瓦爾茲對媒體發言。(美聯社)
2025年3月11日,美國與烏克蘭的代表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舉行會議後,美國國安顧問瓦爾茲對媒體發言。(美聯社)

2月,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試圖向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son Greer)遞交信函,但傳出並未成功。3月,格里爾則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進行一次視訊通話。中國駐美大使謝鋒也尋求透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建立非官方溝通管道,但無功而返。

其他美國商界領袖或是華爾街金融家多認為,目前當調和美中關係的中間人沒有什麼好處。此外,貼近北京當局想法的人士表示,川普團隊建議與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接觸時,北京當局卻有所退縮,認為這種超越正常外交管道、即興發揮的政治風險是不可接受的。

美國親川普參議員戴恩斯23日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為川普與習近平會面鋪路。(美聯社)
美中關係因關稅戰更惡化,川習會現在機會渺茫。圖為美國親川普參議員戴恩斯(左)年初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晤,試圖為川習會鋪路。(美聯社)

華盛頓顧問公司科恩集團 (Cohen Group) 高級顧問克雷格艾倫 (Craig Allen)分析,「北京當局內部觀點是,美國正疏遠中國,且認定美國站在錯誤的一方,中國站在正確的一方」。

北京當局祭出三項反制,卻處處受限

針對川普政府把中國輸美商品關稅總稅率拉高到54%,北京當局反制動作快速展開,自4月10日起對所有美國原產商品徵收34%報復性關稅,並祭出三項反制措施,包括限制稀土出口、企業制裁與審批拖延、農產品與全面關稅報復。看似全面開火,實則受限重重。

1、限制稀土出口:中國長期主導全球稀土供應,佔全球產量六成,稀土廣泛用於電動車、雷達、晶片等領域,是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原料。但近年美國積極佈建替代供應鏈,從澳洲、加拿大到非洲新礦源逐步開發,再加上華府推動《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與《通膨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支持本土高科技製造業,降低對中國依賴。

2、企業制裁與審批拖延:中國將27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並對杜邦等公司展開反壟斷調查,延後如英特爾收購Tower Semiconductor等案件審批。然這類舉措過去屢見不鮮,市場反應漸趨疲乏,無法形成實質戰略壓力。 (相關報導: 川普「對等關稅」掃蕩全球 俄羅斯被豁免,正從美中貿易戰獲取紅利? 更多文章

3、農產品與全面關稅報復:中國再度暫停部分美國農產品進口,但考量國內通膨壓力與農業供應安全,實際執行強度仍存空間。至於34%對等關稅,看似對等,實則北京報復空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