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觀點:川普的「美國手術」─自損式強硬路線能讓美國浴火重生嗎?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玫瑰園宣佈新關稅。(美聯社)

川普(Donald Trump)再次入主白宮,為美國開出了一劑「猛藥」。他對美國進行了一場大刀闊斧的「手術」,但這場手術能否讓美國浴火重生,還是會導致病情加重,目前尚無定論。這位沒有「外科醫師執照」的總統,正在對美國進行一次全面的「翻轉」,其結果將對全球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一、沒有診斷報告的政治手術

川普對美國進行的這場「手術」,似乎缺乏明確的診斷。他宣稱美國正遭受「不公平貿易」、「非法移民」等問題的困擾,但這些問題究竟有多嚴重,需要採取何種措施,川普並未給出令人信服的數據和分析。他更像是一位憑直覺行醫的「外科醫生」,認為美國需要徹底改變,但對於如何改變,卻缺乏系統性思考。

這場手術之所以能夠進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社會內部的分裂和焦慮。民眾對精英階層的不滿、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就業流失的恐懼,以及對身份政治的反感,為川普提供了廣泛的手術「同意書」。然而,這種基於情緒而非理性分析的決策,是否能真正解決美國的問題,值得懷疑。

二、關稅報復:先傷自己,再傷對手

川普的關稅政策是其「手術」中最具爭議的部分。他對中國、歐盟、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徵高額關稅,聲稱這將保護美國產業,創造就業機會。然而,這種「殺敵一百,自損一千」的做法,正如預料中的那樣,首先傷害的是美國自己。

從經濟學角度看,關稅最終由消費者買單。美國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直接導致美國民眾生活成本增加。同時,貿易夥伴的反制措施使美國出口商品受到衝擊,農產品、汽車、航空等行業遭受重創。更為重要的是,全球供應鏈的扭曲使美國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未傷敵先傷己」恰恰描述了這一政策的悖論。

川普似乎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當今世界經濟是高度融合的,試圖透過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實現「美國優先」,無異於在一個相互依存的系統中試圖孤立發展。這種逆全球化的嘗試,正在將美國從開放系統轉變為相對封閉的系統。然而,從經濟規律上看,開放系統長期而言總是優於封閉系統。

三、從全球「防中」轉向「防美」:各國警惕美國的不確定性

川普政策的一個重大影響,是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根本重塑。過去,世界各國普遍面臨「親中還是反中」的選擇;而如今,「親美還是防美」反而成為更緊迫的戰略問題。美國在川普領導下,正從國際秩序的守護者,逐漸轉變為規則的破壞者,迫使許多國家重新評估與美國的關係。

川普對北約盟友的公開批評、對多邊貿易協定的退出、以及對國際組織資金的削減,正在侵蝕美國的軟實力與全球領導地位。當美國試圖將自身打造成一個「封閉系統」時,其佔全球經濟約20%的規模,也意味著剩下80%的經濟體將尋求其他合作模式。這反而為中國等新興力量創造了拓展國際空間的機會。 (相關報導: 趙文衡觀點:全球對川普關稅大屠殺的可能反制 更多文章

正如有人所說,「美國自殘一刀,是其他國家的機會」。歐盟加速推動戰略自主,東盟強化多邊平衡機制,非洲與拉丁美洲也在重新思考其發展夥伴與依賴架構。這場秩序重構,可能是川普「手術」過程中最深遠、但也最難以控制的全球性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