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川普關稅加速美國衰退,台灣唾面自乾卻不知潛藏危機

2025年4月5日,美國總統川普在佛羅里達州抵達高爾夫俱樂部時,被媒體拍到正在閱讀《紐約郵報》的中國回應關稅戰報導。(美聯社)

關稅祭出哀鴻遍野

美國的關稅解放造成全球金融市場血流成河,而臺灣長期當美國的禁臠,並早已奉上臺積電創造美國史上最大外來投資案,是川普上任以來唯一政績,儘管給足了川普面子,但是卻讓原本要大家安心的賴政府臉上無光,臺灣依舊被美國增課高達32%的關稅、比主要競爭對手日本韓國還要高,僅次於越南、泰國以及大陸。而全球股市也以連續兩天大跌來回應美國關稅的解放,上週短短兩天道瓊工業指數合計跌幅3910點、9.5%,納斯達克指數則是大跌了2012點、下跌了11.8%,美國主要指數紛紛跌破了去年8月5號的低點,但反觀其他各國的股市跌幅相對較小,大都距離去年八月低點還有一段距離,尤其是香港恆生指數及中國股市,甚至都還在相對高檔、跌幅相當小。這似乎意味著川普的政策相較於其他國家,可能對美國會造成更大的傷害,不禁讓人懷疑川普的關稅政策究竟是讓帝國加速毀滅還是再次偉大?

政策宣布前美國各階層已出現恐慌

我們就以美國引以為傲的蘋果手機為例,iPhone手機幾乎沒有在美國本土生產,即使蘋果近期回應川普的政策宣佈在德州休斯頓建設AI伺服器工廠,這項投資依舊跟iPhone手機的製造毫無關係。而川普的政策導致蘋果手機的成本將會大增53%,售價可能必須大漲40%才能夠保有原本的獲利,暴增的成本如果轉嫁給消費者,很可能讓一部高階iPhone 手機從原價1,599美元(相當於52,000台幣),在調漲40%之後價格可能逼近2,300塊美元(約76,000台幣)。所以在關稅宣布前美國已經出現了搶貨潮,有人形容這就像是末日景象在美國慢慢的浮現,美國民眾開啟了瘋狂的囤貨模式。2020年美國消費者錯過因新冠疫情導致物價上漲前的搶購機會,所以這一次學乖了、知道要提前囤貨,儘管經濟學家呼籲美國的消費者,關稅的提高可能只會提高農產品、服裝、電子產品、汽車以及部分商品的價格,但是經濟學家終究是理論派,對人性的變數往往就會忽略了,因為即使是美國境內生產的貨品也有可能會趁火打劫跟著漲價,狠撈一筆之後甩鍋給關稅政策,所以美國民眾當然會全面性的搶購。而在經濟衰退的預期下,國際投資機構紛紛以拋售美國資產、並開始轉移資金到美國境外作為因應,這就是美國股市為何連續兩天大跌的主因。 (相關報導: 川普關稅亂拳終將打到自己?楊永明預言:供應鏈從圍堵中國變「全球減美國」 更多文章

貿易戰、商品、關稅。美中貿易戰開打,蘋果和耐吉首當其衝。(美聯社)
美中貿易戰開打,蘋果和耐吉首當其衝。(美聯社)

弄巧成拙反傷美國

川普的目的無非就是要藉由增加關稅的壓力讓更多國家的企業效法台積電到美國去投資、設廠,然後製造美國境內更多的就業機會,例如台積電對美國的投資就可以為美國本土創造上萬個就業機會,另外還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資金到美國作長期投資,而不是像以往只有投機的熱錢在美國流竄,例如炒股的資金,因為除了證交稅收,這樣的資金對一個國家的經濟通常沒有多少幫助,不過就是把一個國家的股市當成合法的賭場罷了,所以川普的出發點當然是理想的,但問題是美國的高物價、高薪資、高消費水準的環境,加上長期浮濫的福利制度以及嚴重的貪污,目前只是靠暫時還是國際主要流通貨幣的美元在做支撐,就像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所說的,台積電到美國投資成本會提高非常多、員工也不會像台灣的工程師如此勤奮,根本就無利可圖。所以川普這樣極端的做法,連殺雞取卵都稱不上,因為各國企業並不會因此而傻傻地到美國設廠、幫助美國改善就業跟經濟,美國要面對的恐怕是盟國的聯合抵制,而呼籲全球拋售美債作為報復聲起,更讓人擔憂美元風暴是否因此被引燃。其實如果投資美國符合企業利益,根本不需要關稅政策,企業早就一窩蜂搶著到美國卡位設廠,美國自身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就動輒以霸道的經濟手段脅迫,不僅成效有限,更可能對美國造成更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