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親人過世後,許多家屬會急著提領死者帳戶裡的錢,來支付喪葬費用。不過,如果沒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擅自提領存款,恐觸犯偽造文書罪,甚至面臨牢獄之災!對此,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根據行政院法規會之內容,整理出你一定要知道的繼承與申報流程。
根據《民法》規定,一個人從死亡開始,所有財產與債務都會進入「繼承程序」。繼承人需依法承接財產與債務,也可在知道自己可繼承後3個月內向法院「放棄繼承」。若不確定死者是否有債務,可向國稅局查詢財產資料,再決定要「拋棄繼承」還是「限定繼承」。注意拋棄繼承後,視同從未繼承,財產與債務都與你無關。不可以只繼承財產,不繼承債務。
家人去世怎麼提領帳戶裡的存款?行政院曝必做2步驟
1. 死亡登記
依《戶籍法》規定,應在親人過世30日內,由家屬或同居人前往戶政事務所辦理。若逾期未辦,最高可罰新台幣900元。
準備資料:
▪️死亡證明書
▪️死者與申請人身分證、印章
▪️戶口名簿
2. 遺產稅申報
若死者有遺產,須在過世6個月內,向稅務機關申報遺產稅。不可因為沒收到通知就不申報,違者最高可罰應納稅額的2倍。
不少家屬會因急需用錢,就用死者的名義填寫提款條、使用存摺或印章領錢。這樣做很可能已經構成偽造私文書與使用偽造文書罪,根據刑法第210條規定,偽造、變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完成死亡登記與遺產申報前,如有需要動用帳戶存款支付喪葬費,應依程序向金融機構提出申請,並備妥以下資料,金融機構會依照規定審查,確保提領行為合法:
▪️死亡證明書
▪️繼承系統表(由戶政機關開立)
▪️繼承人印鑑
▪️提領申請書
▪️若有多位繼承人,須取得其他人簽署的同意書或委託書
親人過世固然令人哀傷,但家屬仍須冷靜處理後續法律程序。未經授權提領死者帳戶資金,不但無效還可能犯法。請記得,先辦死亡登記,再辦遺產申報,合法提領遺產,才能保障自己不觸法。
資料來源:《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相關報導: 父母幫兒女買房怎麼節稅?國稅局教1招省下37.6萬贈與稅,一毛錢也不用繳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