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羅方德(格芯)與聯電合併消息引發市場關注,如今傳出雙方已洽談一段時間,台美部分官員均知情,且經濟部長郭智輝5月將率團赴美參加「2025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SelectUSA),屆時聯電高層也將參加,並與格羅方德簽合併備忘錄,作為訪團重大成果。對此,前立委邱毅指出,兩家合併在全世界晶片供應市占率就接近10%,僅次於台積電排名第二大的晶片供應商。
邱毅在個人頻道上指出,除台積電外,排名第二的聯電也受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制裁,聯電在全世界的晶片供應占有率5%、排名第4,只輸給台積電、韓國三星,及中國中芯國際;而排第五的就是美國的格芯晶片公司,聯電市佔率達到4.6%,而現在聯電和美國格芯正在談合併。
邱毅:雙方合併後僅次市占僅次於台積電
邱毅續指,一旦兩家合併,在全世界的晶片供應市占率就接近10%,將成為全世界僅次於台積電,排名第二大的晶片供應商。他質疑,如果台積電變成美積電,而聯華電子跟美國格芯又合併,那台灣還有什麼?他也預警,當台積電跟聯電都移到美國了,依附的配套廠商,在對等關稅的壓力之下,只有打包赴美一條路可走,所以台灣引以為豪的半導體產業就走向空洞化。
邱毅認為,今天台灣經濟表面的數據是漂亮的,就是因為有半導體產業在支撐,如果沒有半導體產業,台灣還有什麼呢?台灣的經濟不會崩盤嗎?他批評,總統賴清德說可以在台灣再打造出一條「非紅產業鏈」,來取代半導體產業鏈,1980年代在蔣經國執政的時候,透過了行政院長孫運璿跟當時的經濟部長李國鼎建立了新竹科學園區,找來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弄出了台積電跟聯電,好不容易用40年的時間建立起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成為現在台灣最重要的核心產業。
邱毅強調,台灣40年才有一個足以傲視全球的產業供應鏈,現在賴清德一句閒話就說,台灣要建立另外一個產業鏈來取代半導體的產業鏈,「談何容易?吹牛容易實作很難。」他表示,賴清德挑動台海的緊張,最後所造成的就是半導體產業的空洞化、台灣經濟的崩盤,而這個時候美國正好趁火打劫、從中得利,川普基本的作法很簡單,一定先利用台海戰雲密布的機會,把台灣的資源榨乾,最後把台灣交易掉,這不就是台灣未來的下場跟命運嗎?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