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預計於4月2日公布重大關稅政策改革,這被白宮內部稱為具有歷史意義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根據政府高層透露的消息,這項新政策將以「在美國製造」為核心,旨在鼓勵外國企業直接在美國境內進行生產活動,從而避免可能高達數十個百分點的進口關稅。
川普已安排於美東時間4月2日下午4點在白宮玫瑰園舉行主題為「讓美國再次富有」(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的記者會,正式宣布新關稅政策的具體細節。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李維特(Karoline Leavitt)於1日向媒體表示:「我不想搶在總統前面透露細節,這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天。他現在正與貿易和關稅團隊密切合作,確保這是一個對美國人民與美國勞工最完美的方案,大家再等24小時就會知道結果了。」
想免除關稅,那就來美國設廠
李維特進一步強調了新政策的核心理念:「這些外國國家與企業將被課徵關稅,但如果他們想免除關稅,那就來美國設廠、創造就業機會,直接在美國做生意。」這一表態清晰傳達了川普政府的政策方向:利用關稅手段驅動製造業回流美國。
根據多家美國媒體報導,白宮目前正在考慮幾種不同的關稅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選項是對所有進口商品一律徵收20%的統一關稅。《ABC新聞》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指出,這一方案若實施,將可為美國帶來超過6兆美元的稅收。
第二種方案是對等關稅模式,即針對對美國商品設置貿易壁壘的國家實施相應水平的關稅。已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將不受此政策影響。這一方案被視為更有針對性的做法,旨在解決特定國家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華爾街日報》則透露,川普政府還考慮過一種「折衷方案」,即對不同國家課徵差異化的關稅稅率。報導指出,政府原先構想建立三層級關稅體系(低、中、高),但最新的討論傾向於針對個別國家量身訂製的關稅政策,以最大程度地實現政策目標。
台灣成關稅重點目標,外國企業開始調整投資計劃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在周日的電視訪談中透露,全球有15個國家與美國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川普將於4月2日決定對哪些國家實施新關稅。
目前與美國有顯著貿易順差的國家包括德國、愛爾蘭、義大利、越南、日本與台灣等。分析人士指出,這些國家可能成為新關稅政策的重點關注對象,但最終決定將取決於各國與美國的整體關係及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重要性。
川普在3月31日於橢圓形辦公室向記者透露,他的關稅威脅已經開始產生實質性影響。「接下來幾天,大家將會見證非常振奮人心的變化,」川普表示,「有很多汽車工廠原本要在某個國家建設(我不想說是哪個國家,因為我們關係很好),但他們昨天和前天決定放棄,現在全都改在美國設廠了!」
這一表態被視為川普政府向外界展示其關稅政策的初步成效,暗示更多類似的投資轉向可能在新政策公布後出現。
中國與歐盟已宣布反制措施
川普上周宣布對所有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該措施將於4月3日正式生效。此前,對全球鋼鐵與鋁材的25%關稅已於3月中實施。此外,中國進口商品在3月被加徵額外20%的全面關稅,引發北京方面迅速推出報復性關稅措施。
歐盟委員會也已宣布將在4月內啟動針對美國關稅的反制措施,顯示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正在升溫。同時,川普政府還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商品加徵關稅,試圖藉此施壓兩國加強打擊芬太尼(fentanyl)走私與非法移民問題。
隨著4月2日「解放日」的臨近,全球金融市場與貿易夥伴都在密切關注川普的最終決定,這將對全球貿易格局和供應鏈結構產生深遠影響。
責任編輯:許詠翔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