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川普關稅和通膨壓力害的?美國消費全面降溫,就連有錢人也變得越來越謹慎

就在不確定性不斷飆升之際,美國消費者變得越來越謹慎;如果繼續維持這股趨勢,恐怕將對日後經濟情勢造成壓力。(美聯社)

美國消費者今年以來面臨許多頭痛的問題,從反覆不定的關稅政策、通膨憂慮,再到經濟衰退風險,這些不確定性影響了各收入階層的消費行為,從生活必需品到奢侈品,各行各業無一倖免。

低收入族群荷包見底 被迫縮衣節食

以低收入族群為例,沃爾瑪(Walmart)執行長麥克米倫(Doug McMillon)2月底在芝加哥經濟俱樂部演說時表示,有預算壓力的消費者在月底會買小包裝的商品,因為他們的荷包幾乎見底了。

麥當勞(McDonald's)近期在法說會財報分析中提到,速食業今年「開局低迷」,部分原因是低收入消費者需求疲弱,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美國速食業去年第四季針對低收入客戶的銷售額,比起前一年同期衰退了雙位數百分比。

「1美元商店」Dollar General主要客群為低收入消費者,在最新財報會議上也指出,許多顧客只負擔得起生活必需品,有些人甚至還要縮減基本開銷。

Dollar General認為,今年經濟環境不會改善,同時密切關注政府福利計畫的,因為食品券補助可能面臨削減,折扣零售商的營運高度依賴這類社會福利。

高端消費者也想省錢

不只低收入族群縮減開支,高端消費者也沒好到哪去。根據花旗銀行(Citi)信用卡交易數據,2月份美國奢侈品市場(包括高端百貨與線上精品零售)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減少9.3%,降幅比起1月的5.9%更為惡化。

好市多(Costco)日前表示,高收入會員的消費模式轉向價格比較親民的商品,財務長米勒奇普(Gary Millerchip)指出,這些會員雖然還在消費,但已變得非常謹慎,如果關稅導致通膨進一步加劇,消費者可能會更加挑剔。

美國知名連鎖百貨Kohl’s執行長Ashley Buchanan也說,年收入低於5萬美元的消費者「非常節制」,收入低於10萬美元的顧客也飽受衝擊。梅西百貨(Macy’s)執行長Tony Spring指出,在梅西百貨購物的富裕顧客,對於正在發生的事情同樣感到憂心忡忡。

美國人的實質負債 已經超越疫情前水準

過去幾年,美國經濟雖有局部疲軟現象,但從未出現如此全面性的消費降溫。疫情後一度出現所謂的「富人衰退」(Richcession)­──高收入族群薪資成長低於藍領階級。

然而,低收入族群的薪資成長優勢自2023年起開始消退,根據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的數據,2024年底美國最低收入戶的薪資成長率已經落後於富裕階級。

此外,隨著食品、房租與水電費等必需品價格持續上漲,低收入家庭面臨更大的財務壓力,高收入族群則因為人工智慧熱潮帶動股市上漲,仍維持一定消費力。

儘管如此,目前所有的消費者都更小心花錢。航空業首當其衝,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近期都觀察到需求疲軟。

零售業也不好過,花旗信用卡數據顯示,大多數零售商品的消費支出出現下滑,包括服飾與運動鞋類的銷售額都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2%與22%,即使是食品零售、汽車零件與寵物用品等非必需品類別,也都呈現溫和下降。

消費降溫不僅與關稅或經濟不確定性有關,消費者手頭上可以支配的資金確實變少了。

根據美國銀行研究所(Bank of America Institute)追蹤的信用卡數據,過去12個月內,各收入階層的存款餘額持續下降,接近通膨調整後2019年的水準。

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的數據也顯示,所有收入族群的薪資成長在過去一年趨緩,美國人民的實質負債已經超越疫情前水準。

就在不確定性不斷飆升之際,普羅大眾能夠承受突發經濟狀況的能力下降,消費行為也會變得越來越謹慎;如果繼續維持這股趨勢,恐怕將對日後經濟情勢造成壓力。但說到底,這筆帳該算在他們頭上嗎?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