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地震頻繁發生,引發地震專家的關注。3月28日緬甸發生規模8.2強震,導致當地及鄰國泰國嚴重災情;兩天後東加群島發生規模7.0地震,一度引發海嘯警報,這些事件讓專家擔憂,全球地震活動可能進入高峰期,而台灣的異常寧靜反而成為潛在風險。
10天內10起強震 台灣異常平靜引關注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過去10天內全球已發生10起規模6以上地震,其中兩起達到規模7以上,這一數據是去年平均值的三倍。他進一步提到,中洋脊地震活動異常活躍,特別是冰島附近近期發生多起規模5左右的地震,顯示板塊活動可能有所變化。
台灣近5日無震動 靜寂之後是否有更大震動?
相較於全球頻繁的地震活動,台灣自3月28日以來,竟連續五天沒有發生任何地震,甚至連微小震動的記錄都沒有,這種現象極為罕見。郭鎧紋表示,這可能有兩種解釋,一是地震活動暫時進入平靜期,二是能量正在累積,未來可能爆發較大規模地震。
他回顧過去紀錄,指出曾有幾次在數天無地震後,發生規模6.0以上強震的案例,顯示台灣目前的地震靜寂期值得警惕。
台灣與日本地震風險須提高警覺
地震能量的傳導可能有所延遲,因此即使台灣目前未見異常,也不代表未來幾週內不會有顯著地震活動。郭鎧紋提到,今年1月7日西藏南方發生規模7.1地震後,約兩週後台灣嘉義、台南便發生規模6.4地震,這顯示地震間可能存在時間上的關聯性。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近日公布評估報告指出,一旦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最壞情境可能導致近30萬人死亡,超過235萬棟建築物毀損。由於日本是台灣民眾常去的旅遊目的地,前往北海道時應特別留意千島海溝的地震動態,而計畫前往四國的旅客則應關心南海海槽的變化。
防震意識不可鬆懈 民眾應做好準備
專家將持續監測台灣的地震活動,也提醒民眾關注科學預測,面對地震風險不應恐慌,但應隨時保持防震意識。無論在台灣或國外,應該隨身攜帶哨子,以備萬一遭遇強震受困時發出求救信號。此外定期檢查防災包、熟悉避難路線,都是提高地震應變能力的重要步驟。 (相關報導: 緬甸強震最新死傷》軍政府證實1644死、3408傷!聯合國揭「2大原因」嚴重阻礙救災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