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防震 文章列表
#
防震
約 4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即時
全球10天10強震!台灣「1現象很反常」,專家示警:要小心了
近日全球地震頻繁發生,引發地震專家的關注。3月28日緬甸發生規模8.2強震,導致當地及鄰國泰國嚴重災情;兩天後東加群島發生規模7.0地震,一度引發海嘯警報,這些事件讓專家擔憂,全球地震活動可能進入高峰期,而台灣的異常寧靜反而成為潛在風險。
龔渝婷
2025-04-02 12:00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嘉義
台南
嘉義強震與61年前這場大地震「震央重疊」!當年毀3萬戶建築、財損1.9億 專家今示警:還有強餘震
1月21日凌晨0時17分,嘉義縣大埔鄉發生規模6.4地震,震源深度僅9.7公里,最大震度達6弱,造成大範圍劇烈搖晃,不少民眾從睡夢中驚醒,國家級警報響徹全台。更讓人震驚的是,此次地震的震央幾乎與1964年台南白河大地震重疊,引發網友熱議。
張啟敏
2025-01-21 11:53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全臺上萬棟老舊校舍不能靠支架延命!
根據前些日的新聞報導:「台灣地區超過五十年屋齡的校舍約有2,200餘棟、超過三十年屋齡則有8,300餘棟,合計超過萬棟。政府雖有防震補強措施,但許多家長認為此舉治標不治本。台灣位處地震帶,如果真的在白天上課期間發生大地震,後果不堪設想。」
諄筆群
2024-12-02 05:50
地方新聞
桃園
張善政出席建築防火防震講座 攜手業界提升桃園居住安全
桃園市政府今(23)日舉辦「建築防火及防震議題講座」,市長張善政表示,因應0403地震推出「震後修繕特別計畫」,申請案件迄今已逾400件,其中236件已核准,177件候補階段,市府正積極籌措經費,以確保有需要的建築都能獲得修繕補助。
王維傑
2024-09-23 20:46
新聞
國內
財經
台股下周開盤恐再跌?專家曝這指標反映市場恐慌:須提防震盪
美國8月非農就業新增人數低於市場預期,美股大跌拖累台指期夜盤重挫。法人分析,該數據將為聯準會降息兩碼鋪路,但市場擔憂這意味著經濟狀況不理想,加上人工智慧(AI)科技主流股退位,須提防下週台股震盪。
中央社
2024-09-07 17:48
地方新聞
新北
新北率先導入臺師大「地震應變虛擬實境系統」! 引領防震教育新趨勢!
新北市率先全國取得臺師大開發地震應變系統授權,提供學校師生使用。今(14)日攜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新北導入臺師大『地震應變逃生虛擬實境技能訓練系統』合作記者會」,在教育局長張明文見證下,新北市防災教育輔導團與臺師大共同合作,將本系統導入應用於校園防震教育體驗,現場北大國小和頂埔國小學生實際模擬地震情境演練及系統操作體驗,充分展現防災知能與應變能力。
李梅瑛
2024-05-14 18:40
地方新聞
高雄
左營戶政舉辧新住民 防震、防火安全及急救常識
高雄市左營戶政事務所於今(5)日邀請消防局大寮分隊陳紀安講師,為新住民朋友及家屬舉辦「防震、防火安全及急救常識」教育訓練課程,教導正確的防震教育訓練、火場避難求生知識及CPR與哈姆立克法教學,讓學員學習遇到突發意外時,用簡單的步驟自救及救人。
徐炳文
2024-05-05 18:55
地方新聞
新竹
地震頻繁+大雨來襲 楊文科:做好防震措施,非必要別去山區
全台地震頻繁,新竹縣長楊文科今(23)日上午主持主管會報,消防局長陳中振在會中提出地震警示,呼籲民眾做好防震措施,楊文科也提醒,近日地震頻繁,加上若有降雨,可能造成山區土石鬆軟,提醒民眾非必要勿前往山區,另也須做好防震準備,預防萬一。
方詠騰
2024-04-23 18:01
地方新聞
台中
寓教於樂認識防火防震 中市數位局+消防局辦「台中通APP-小小消防英雄闖關趣」
為加強民眾防火與防震知識,台中市政府消防局與數位治理局14日在烏日朝天宮共同舉辦「台中通APP-小小消防英雄闖關趣」,活動除變身消防小英雄、小小消防神射手與地震防災三步驟等關卡,數位局也安排認識烏日的關卡遊戲,在親子活動中,認識防震避難知識,完成闖關還可兌換小禮物;另有小丑雜耍與魔術表演、YOYO家族香蕉哥哥及番茄姐姐,台中吉祥物石虎家族「來虎」,一起與民同樂。
王秀禾
2024-04-14 19:10
風生活
國內
新知
全球關注7.2強震!專家讚台灣防震「世上最先進」,過來人點1關鍵:用血淚換來的
全台3日發生有感地震,震央位在花蓮外海,因此花蓮縣更有7級強震而陸續傳出死傷人數,規模超越921地震。對此,就有網友表示,這次地震不只亞洲媒體關注,就連歐美各國也跟進報導,外國網友更紛紛大讚台灣人很冷靜、救災效率超高!
吳欣蓉
2024-04-06 11:43
新聞
國際
國內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遭遇花蓮強震,台積電迅速復工!美媒盛讚台灣半導體業應對能力
台灣3日發生規模7.2的25年來最強地震,但晶片製造巨擘台積電不僅未蒙受重大損失,員工也在數小時內復工。美國媒體報導,這展現台積電如何從過往經驗學習改進耐震力的成果。
中央社
2024-04-05 11:00
財經
關東大地震100周年反思:萬一遇到地震、天災,日本人已經建立防災對策了嗎?
1923(大正12)年9月1日11點58分,神奈川縣西部發生芮氏規模7.9級地震,從房屋損毀等情況推測,當時相模灣沿岸地區和房總半島南端的地震烈度相當於現行標準的「震度7(日本對地震烈度分級的最高級別——譯註)」。在這場地震發生100週年之際,讓我們再次思考如何防範地震。
nippon.com
2023-11-23 12:3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房子超過30年了,能撐過下一次地震嗎?可用3個項目評估,若有疑慮就要耐震補強
台灣不只地震多,老屋也多,然而當老舊建築遇上地牛衝撞,經得起震嗎?民眾對於自家建築物結構耐震了解多少?一旦發現住家結構慘遭破壞,恐變「軟腳蝦建築」時,該如何補強防震居住安全呢?
住展房屋網
2023-11-04 09:10
新聞
國際
摩洛哥地震致2000多人罹難 當地專家指建築不防震、建商減料,加劇災害
北非西端國家摩洛哥的高阿特拉斯山地區8日深夜發生強震,據該國內政部9日公布最新傷亡數字,這場百年來最強烈的地震,已經造成至少2012人喪生,至少2059人受傷。摩洛哥王室宣布全國降半旗哀悼3天。一位住在震央附近的女性表示:「雖然地震持續時間不長,但感覺像是歷經了數年。」
蔡娪嫣
2023-09-10 13:1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花東強震探討2》為何只有玉里超商一間倒塌?軟腳店面屋、老公寓過度裝潢成三不管地帶
回顧台灣過去幾次大地震,倒塌的全是高樓大廈,例如台南大地震導致維冠大樓倒塌、花蓮地震統帥飯店損壞,但為何這次倒塌的玉里超商卻是三層樓民宅?致命關鍵在於三角玻璃窗、軟腳蝦結構,而這樣的房屋遍布全台,政府還能坐視不管?(系列2之2)
唐筱恬
2022-09-28 17:10
新聞
地方新聞
彰化
國家防災日 彰化縣地震避難掩護演練
今(21)日上午由王惠美縣長視察北彰化鹿港鎮文開國小,南彰化由林田富副縣長視察田中鎮三潭國小,提升教師與學生在災難發生時的應變能力,今日上午結合交通部氣象局強震即時警報系統舉辦「111年度國家防災日地震避難掩護演練活動」,由全縣各級學校(含幼兒園)同步實施1分鐘地震避難掩護演練,視察師生演練情形,並一起參與演練「趴下、掩護、穩住」動作,親自體驗地震避難三步驟,並提醒學童遵守「不語、不跑、不推」三不原則,依緊急避難疏散路線,迅速至安全避難地點集合,展現對防災教育的重視。
王秀禾
2022-09-22 02:45
新聞
地方新聞
雲林
111年度國家防災日 雲林縣各級學校防震防災總動員
雲林縣結合交通部氣象局強震即時警報系統,在全縣各級學校同步實施1分鐘地震避難掩護演練,縣長張麗善特地到斗六國小視察,與師生們一起做「趴下、掩護、穩住」動作,展現對防災教育的重視,縣議員陳俊龍也到場關心,共同期勉孩子們要加強防災知識,平時做好防災應變準備,遇到災難才能從容不迫,將災害損傷降到最低。
陳逸群
2022-09-22 01:13
新聞
地方新聞
台東
921國家防災日 臺東縣學校全面動員齊防災
臺東縣於9月17日、18日分別發生芮氏規模6.4、6.8的強震,造成縣內學校多處災害,縣府除了即時進行搶救災外,於今日921國家防災日全民動員齊防災之際,更要求轄內各校辦理防災演練,積極加強平時落實防災教育宣導、應變原則判斷,以提升教職員工生在校面臨地震防護安全。
陳逸群
2022-09-22 00:54
風生活
睡覺發生地震怎麼辦?內政部教保命3步驟,別傻傻開門往外跑
台東連兩日接連發生規模6.4與6.8地震,前(17)日晚間9點41分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後,深夜又出現數起餘震,讓民眾提心吊膽,究竟睡覺時遇到地震該如何自保?內政部提醒,最好的方式是原地留在床上,並立即採取3動作保護頭頸部。
劉潔謙
2022-09-19 23:28
風生活
地震千萬別急著衝出去!消防署公布「抗震保命8大SOP」,先開門其實超NG
台東池上昨(18)日發生規模6.8大地震,搖晃強烈,全台有感,對此,中央氣象局表示未來3天可能發生規模5以上的餘震,內政部消防署也提醒,地震發生時,不要急著逃出戶外,應就近尋找掩蔽物,保護頭、頸部,並做好「趴下、掩護、穩住」3步驟來保護自己。
劉潔謙
2022-09-19 20:19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