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急診亂象」的下一步?

「醫療化」指政府將原本非醫療的問題,轉化為醫學管理的範疇。(資料照,柯承惠攝)

全台急診壅塞引發民怨,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先是拋出「小腦袋」的荒唐言論,部長邱泰源緊接作秀演戲來提油救火,在在凸顯賴政府的官僚氣焰,也讓「醫療化」就此無解。

「醫療化」(Medicalization)的概念,直指政府將原本非醫療的問題,轉化為醫學管理的範疇,導致過度依賴醫療體系解決社會問題,迫使行政責任跳脫政府政策。

醫療量能與急診爆滿現象純屬間接關係,而是缺乏有效的分級醫療與公共衛生管理,導致病患不知如何尋求適當的醫療資源,最終才全數擠進急診室,迫使真正需要的重症患者反而無法及時獲得治療。此外,公衛體系未能有效分流病患,基層診所與長照機構的輔助失能,而讓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在急診室。衛福部的首要任務是要強化分級醫療制度,能讓基層醫療機構發揮作用,減少不必要的急診病例,建立更為明確的就醫指引,透過健保與公共衛生政策,引導民眾適當使用醫療資源,避免加劇急診亂象。

政府應擘畫政策因應急診亂象,別將量能不足缺乏歸咎醫護人員,唯有建立分級醫療制度,才能免讓急診系統淪為醫護地獄。 (相關報導: 幕後》病床喬王喬不了急診壅塞還演戲!賴清德下最後通牒 民進黨立委要邱泰源閉嘴 更多文章

*作者為專欄採訪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