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用手機與遭網路霸凌成正比?專家曝逾7成青少年身陷其中 教3招建立好習慣

研究指出,夜間使用手機不僅剝奪孩子的睡眠時間,還有可能提高孩子遭到網路霸凌的風險。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午夜時分早已過了該睡覺的時間,你的孩子還在頻繁的使用手機嗎?研究指出,夜間使用手機不僅剝奪孩子的睡眠時間,還有可能提高孩子遭到網路霸凌的風險,對其身心產生巨大負面的影響。

針對青少年在晚上睡覺時間仍頻繁使用手機,南澳大學研究中心去年(2024)8月在《青少年(Adolescentts)》期刊發表一份研究,研究者以5萬3734名年齡介於7到19歲的學生為對象,瞭解他們的睡眠與「夜間」(午夜過後應該睡覺的時間)使用手機的習慣,以及遭受網路霸凌的經驗和壓力水平之間的關係。

網路霸凌的參與者近75%承認整晚都會查看手機

研究顯示,約34%的小學生及超過60%的青少年,在晚上該睡覺的時間使用手機;夜間使用手機的頻率和每晚睡眠時間少於8小時的情況,在青春期早期達到尖峰,且年輕女孩中更為明顯。研究也發現,身為網路霸凌的參與者(霸凌者與被霸凌者),近75%承認整晚都會查看手機;而非網路霸凌的參與者,則只有一半不到表示晚上有使用手機。

宇寧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表示,許多研究已證實,過度使用網路和3C產品與睡眠影響密切相關。當孩子夜裡醒過來看手機,受到強光和藍光刺激可能導致失眠,或干擾他們的睡眠周期,進而對睡眠與生活造成影響。

吳佑佑進一步說明,半夜使用手機或高度依賴手機的孩子,暴露在網路霸凌情境的風險較高。通常我們在網路上針對特定對象發布訊息後,會想要積極查看是否有人看到?別人怎麼回應?以及如何回覆他人的回應?她提醒,連大人都不見得能夠控制自己適當的使用手機,便何況是孩子!?建議家長教導孩子如何有效運用3C產品,更智慧的應用這些工具,避免不當使用影響生活和心理健康。

高度依賴手機的時代 3點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習慣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使用手機透過社群互動、紀錄生活已是常態,當看到有些回應和想像的不同時,自然會擔心、想回覆,而「思考」本身很難關機,所以容易干擾睡眠,建議父母可透過以下3點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手機使用習慣:

一、說明而有共識:跟孩子說明不睡覺玩手機的缺點,像是會吸引晚睡的人線上聊天、玩遊戲,常因此不好意思提早休息,可教孩子練習拒絕,或告知對方要先下線。二、增強給予獎勵:父母以孩子喜歡的事物作為獎勵,當孩子在約定的時間休息就能夠獲得。三、從小目標開始:用手機對孩子來說可能是種紓壓,避免讓孩子產生剝奪感與抗拒感,可利用漸進式的目標設定,幫助他們克服覺得很難的心理障礙,例如從睡覺時間提早10分鐘開始,逐步接近最終目標,較容易與孩子取得共識。

上述研究也發現曾遭受網路霸凌的孩子,晚上察看手機的比例高達4分之3。葉雅馨提醒,當孩子表現與過往明顯不同,且出現不語、愁苦、時不時盯看手機,焦躁不安、失眠,擔心手機被拿走、明明有什麼事卻聲稱沒事…等跡象,孩子可能正遭受網路霸凌,父母應主動給予支持協助,包含保留證據、封鎖霸凌者、尋求法律協助…等,保護孩子避免遭受傷害。 (相關報導: 2月製造業景氣燈號轉綠燈!台經院看川普關稅衝擊 點名這產業恐是海嘯第一排 更多文章

網路霸凌對身心健康影響甚鉅,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舉辦「社群互動”心”防線」停止網路霸凌短影音募集活動,歡迎一起拍攝短影音串起心防線投稿,保護自己和他人避免身心危害,還有機會獲得高額獎金,青少年組首獎現金3萬元、一般組首獎現金5萬元,活動只到4月27日,快來參加吧!活動詳情 https://reurl.cc/1XRn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