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劉振亞、區桂芝、翁曉玲─走在民主的暴政邊緣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質詢竟被行政院長卓榮泰批評「索要國家機密」。(顏麟宇攝)

驅逐一位陸配之後」,一鍋翻翻的沸水並未因此平息,相反的,台灣言論自由的邊界是否倒退到戒嚴時代?成為過去一週政、學界的「風暴」,這股籠罩在台灣言論空間的低氣壓,一路擴散,從陸配亞亞、北一女教師區桂芝、乃至立委翁曉玲,正反意見對立、炎上、加上朝野「大罷免」的政治動員,社會撕裂的程度,比想像更深也更痛。

劉振亞─移民婚姻家庭被「制度性漠視」

陸配劉振亞(亞亞)毫無疑問,是言論風暴三位女主角中最弱勢的,因為她並未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份證,她在抖音的言論,成為她被限期離境的理由,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其申請停止執行,連她抗辯的機會也不給,她的子女也成為不理性鄉民詛咒的對象;她是第一位因言賈禍遭驅逐的陸配,却不會是最後一位,馬上又有兩位陸配因相同理由將被限期離境。

被迫骨肉分離的劉振亞,唯一可以安慰的是,民進黨政府並她不友善,聲援她的人士却也不少,傳播學者羅世宏首發先聲,繼有七十五位學者連署發表「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聲明,呼籲政府依法而治,改善兩岸關係;學者的「勇敢」沒能喚醒一意孤行的賴政府,相反的,對學者「點名做記號」的「網路出征」舖天蓋地,有他們的學生也有學界同儕,不論文長文短,先拋一頂紅帽子。

20250325-陸配網紅「亞亞」劉振亞(左一)涉武統言論遭處分限期離境,25日一家人前往松山機場擁抱道別。(顏麟宇攝)
陸配網紅「亞亞」劉振亞(左一)涉武統言論遭處分限期離境,25日一家人前往松山機場擁抱道別。(顏麟宇攝)

羅世宏是最早論述亦最完整的學者,被出征規模亦最烈,不但被來自「境外」的作家指控為「紅教授」,他主持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亦遭到網暴,逼得該中心不得不聲明,羅世宏的臉書發文純屬他對公共議題的個人之見,這是施壓機關以壓制個人言論─寒蟬就是這樣生成的。羅世宏文章直指核心:北高行裁定誤用了國際兩公約,並未就劉振亞言論是否具備「煽動實質暴力行為」、「製造即時安全威脅」、「具有戰爭動員之功能」等構成要件做出說明,反而讓兩公約成為打壓異議的工具,且無視其婚姻事實與未成年子女「不與父母任意或非法分離」的權益,讓孩子成為國安大帽下的犧牲品。羅世宏注意到此案對新住民家庭處境的「制度性漠視」,這正是台灣政府對待新移民家庭的態度,這個態度已經擴散到政治之所指,司法之所從。

區桂芝─台灣人無權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區桂芝是另一個案例,她接受央視訪問批評賴清德總統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想到在大陸的母親成為敵對勢力,我們該怎麼辦」,因而遭到調查;更可議的是,教育部長鄭英耀責成台北市教育局「了解」是否涉及國家主權、國家認同;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則批評區桂芝的言論都是「央視想聽的」、「央視想宣傳的」,所以他認為不適合,並直指北市教育局和北一女應該判斷她是否適合繼續任職。 (相關報導: 風評:驅逐一位「陸配」之後 更多文章

首先,國家法令並未禁止國人接受大陸媒體訪問,即使是「黨媒」,央視甚至還是陸委會核准在台駐點的媒體,除非陸委會要用行政裁罰禁止央視採訪?或者禁止國人接受央視採訪?其次,中國是不是「境外敵對勢力」當然不由總統一言而定,對賴總統之言有不同見解者,當然屬於言論自由範疇;第三,教師是否適任,要看其授課內容和態度,與其課堂外言論無關,是否適任豈容陸委會指三道四?這又是施壓機關緊縮異議,區桂芝感嘆國家機器企圖剝奪她的工作權,這是真實而明確的「工作危機」,唯一可慶幸的是,她有一位扛得住的校長,還有不是民進黨執政的台北市政府,如果台北市是民進黨執政,區桂芝的下場又將如何?

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日前接受中國國際電視台訪問,評論總統賴清德將對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一事「良心何在」,引發爭議。近日她連續遭到民眾檢舉,指區桂芝「違反教育中立」,為「不適任老師」。(資料照,張鈞凱攝)
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日前接受中國國際電視台訪問,評論總統賴清德將對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一事「良心何在」,遭到民眾檢舉,指區桂芝「違反教育中立」,為「不適任老師」。(資料照,張鈞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