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千年古琴餘音繞樑 安縵琴社展出五代、宋、明古琴盼推廣藝術美學

安縵琴社展出五代、宋、明古琴,故宮前院長馮明珠出席活動。(安縵琴社提供)

由一群喜愛中國古典音樂的學者、音樂家,在因緣際會下所創辦於2018年創辦安縵琴社,過去幾年常舉辦聚會,研討中國古琴與演奏,今年4月,在台北墨閣藝文空間舉辦「汲古潤今、老琴與新琴的晤談」活動,是自2022年於紫藤廬舉辦「安弦聽響——安縵琴社斲琴展」後,安縵人再次舉辦展覽與廣大琴友相逢,本次展覽的特點是展出從五代、明、宋共4床珍貴的老琴,本次活動規格更顯珍貴,也因此國立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也特地現身給予支持。

活動在3月中正式開始,當時馮明珠、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吳展良、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郭秀鈴、秦鼎文流總經理劉永逸及木工藝師,新北市傳統工藝細木作保存者李萬財,以及一眾來賓及參展人出席琴展開幕式。

本次展出除了有收藏家慷慨借展五代、宋、明4床珍貴老琴及臥筠山房親製琴簫,還有社團社員自己親手製作的31床「安縵人製琴」,另有,機會難得,展覽現場除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古琴外,為了推廣琴藝活動,「安縵人製琴」及「臥筠山房親製琴簫」都歡迎親自撫彈及品試;而且每個周末都還有講座活動講授琴藝以及文化資產保存等主題。 (相關報導: 小耳朵》有樣學樣?黃國昌激情當家 柯文哲「理性務實」的小草變悍草    更多文章

此次琴展重點的4張古琴,油桐雅琴室收藏的五代琴「桐雅」與宋琴「九天鶴」、臥筠山房的明琴「九霄霓裳」、私人藏家的明琴「妙春雷」,距今最久已有千年,五代琴「桐雅」琴體密布細蛇腹斷兼流水斷,值得注意的是,琴背上有祝枝山等明代文人的詩文鐫刻,可見該琴歷代遞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