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菲律賓部署的一種新型飛彈系統將中國重要的軍事和商業中心納入打擊範圍,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震懾中國侵擾美國亞洲盟友的意願將得到初步檢驗。
去年,美國陸軍將「堤豐」(Typhon)飛彈系統轉移至菲律賓北部呂宋島的一個基地,該系統可發射射程達1200英里(約1931公里)的飛彈。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軍方首次在境外部署射程如此之遠的陸基發射系統。
軍事專家表示,「堤豐」是美軍大範圍戰略重置的一個環節,目標是對抗中國在太平洋地區大規模部署中遠程飛彈的行動。
一旦與中國發生衝突,像「堤豐」這樣的陸基飛彈系統可能是保衛菲律賓、台灣等美國關鍵盟友的核心力量。中國聲稱對幾乎整個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 編注:南海)擁有主權,菲律賓與中國在這一問題上存在衝突。中國還威脅要奪取台灣,必要時將使用武力。
中國政府對美國部署「堤豐」之舉發出警告,指責美國和菲律賓是在加劇其所謂的軍備競賽。
目前,在美國盟友擔心如果與中國發生衝突、川普政府是否願意保護他們的背景下,「堤豐」已成一個重要的試金石。「堤豐」是在喬・拜登(Joe Biden)主政期間被轉移到菲律賓的。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本周對菲律賓和日本的訪問,可能會讓人更清晰了解美國政府的印太戰略。
「堤豐」可以發射兩種飛彈。攜帶常規彈頭的「戰斧」(Tomahawk)飛彈射程約為1200英里,可以覆蓋中國東南部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南海和台灣海峽(Taiwan Strait)。倘若中國入侵台灣,這類飛彈可以瞄準中國沿海的防空和雷達系統,以及中國軍方在廣州和南京的指揮控制中心。
射程較短的「標準-6」 (Standard Missile 6, 簡稱SM-6)飛彈可以瞄準中國或其他敵方的艦船和飛機,並攔截針對美國利益發射的巡弋飛彈和彈道飛彈。美國陸軍官員先前表示,這是美國軍火庫中唯一能夠攔截高超音速飛彈的飛彈,至少能夠在這類飛彈飛行的後期階段進行攔截。中國和俄羅斯一直在測試高超音速飛彈。
與中國發生衝突的導火線
一年前,美國陸軍先是將兩套「堤豐」飛彈發射器、一個作戰中心和一些支援車輛轉移至呂宋島,用於美菲兩國的聯合軍事演習。美國陸軍於2022年底首次接收了該系統,並表示希望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炎熱潮濕的氣候條件下對其進行測試。
儘管部署「堤豐」飛彈系統在軍事上的直接價值有限,但北京方面的反應卻十分強烈。一套完整的「堤豐」飛彈系統連有四套發射裝置,此次部署並沒有配備任何飛彈。
中國外交部要求菲律賓撤除「堤豐」飛彈系統,並威脅要採取報復行動。中國外交部在2月份時表示:「當中國的安全利益受到威脅或危害時,中國絕不會坐視不管。」
中國的親密盟友俄羅斯也對這一舉動予以了譴責。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將此次部署比作1983年在西德部署「潘興II」(Pershing II)飛彈發射器,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將此舉解讀為西方準備對蘇聯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
「潘興II」飛彈的部署在歐洲和美國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並最終促成了1987年美國與蘇聯簽署《中程飛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該條約禁止兩國擁有、生產和試射射程在300英里(約483公里)至3400英里(約5472公里)之間的陸基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
不過,《中程飛彈條約》的締約方並不包括中國,這就使得北京方面得以積累起龐大的中程飛彈武庫。2019年,在川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美國退出了該條約,美國陸軍由此開始籌備新的中程飛彈系統。
「堤豐」飛彈系統可以安裝在卡車後面的拖車上,相對容易運輸,甚至用軍用運輸機就可以運輸。與艦載飛彈發射器相比,陸基飛彈系統在衝突初期更難被發現和摧毀。未來,美國可能會在印太地區的多個地點部署「堤豐」飛彈系統,也可能將其出售給該地區的盟友。這樣一來,對手就很難猜測他們可能會從哪裡遭到打擊。
軍備控制與防擴散中心(Center for Arms Control and Non-Proliferation)的研究分析師肖恩・羅斯特克(Shawn Rostker)表示:「美國正在改變依賴大型集中化基地的做法,轉為更加分散、更具彈性的軍事部署策略。」
潛在的談判籌碼
在拜登政府領導下,菲律賓的戰略重要性日益凸顯,「堤豐」飛彈系統部署在菲律賓就是明證。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已擴大美軍使用菲律賓軍事基地的權限,菲律賓的艦船和飛機也在南海對中國軍隊進行了反擊。經由南海海上通道的貿易活動佔到全球近三分之一。
包括日本在內的美國其他亞洲盟友,迄今為止一直不願部署能夠打擊中國的美國飛彈,但這些國家正在獨立發展類似的軍事能力。
有跡象表明,川普政府也將「堤豐」飛彈系統視為其印太戰略的關鍵。
「我們通過在菲律賓的動態部署證明了MRC的威懾作用,並期待未來投射所有力量的機會!」新任陸軍部長丹・德里斯科(Dan Driscoll)本月早些時候在X上發文稱。MRC是美國陸軍指代「堤豐」飛彈系統的術語,即中程能力(Mid-Range Capability)的縮寫。
然而,也有人警告稱,將如此強大的美國飛彈系統移至靠近中國的地方,可能會導致局勢螺旋式升級,並可能意外引發兩個核超級大國之間的戰爭。
「僅僅是該系統的存在就會導致這些升級風險,更不用說在衝突中使用該系統會發生什麼了,」Defense Priorities的軍事分析主管Jennifer Kavanagh說。該智庫總部位於華盛頓,傾向於自由主義,支持美國採取較為克制的對外政策。
一些川普政府高級官員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包括負責南亞和東南亞事務的副助理國防部長安德魯・拜爾茲(Andrew Byers)。他主張與中國維持不那麼緊張的關係。拜爾茲在上任前曾建議,如果中國海警減少在南海爭議地區的巡邏,美國就將軍事資產撤出菲律賓。
小馬可仕本人曾表示,如果中國停止在南海的過激行為,他將解除「堤豐」飛彈系統的部署。
但在川普就烏克蘭問題與普京會談後,菲律賓也有人擔心,「堤豐」飛彈系統可能會成為川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之間協議的一部分。菲律賓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亞洲中心國際問題講師Richard Heydarian表示,這樣的協議可能會犧牲美國這個較小盟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