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根觀點:坑灰未燼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直面歷史與自我

張永祥先生,1929年10月26日生於山東煙台,這一年北伐剛結束,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各集團軍因裁軍問題矛盾激化,相繼爆發蔣桂戰爭、蔣馮戰爭和翌年的中原大戰。(2016年,金馬執委會)

上世紀60到90年代華語影視鼎盛時期,大概很少人沒看過張永祥編劇的電影或電視劇吧!好友程富陽兄為編撰《編劇泰斗張永祥的一生回顧》,邀我陪同張永祥夫人任芝蘭女士回金門,尋找張永祥在金門八二三砲戰期間曾有過的足跡,讓我得以拜讀張永祥的回憶錄《八十自述》,得知他原來也是「澎湖七一三事件」山東流亡學生的一員。

張永祥先生,1929年10月26日生於山東煙台,這一年北伐剛結束,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各集團軍因裁軍問題矛盾激化,相繼爆發蔣桂戰爭、蔣馮戰爭和翌年的中原大戰。

原為馮玉祥西北軍主要部將之一的韓復榘,在蔣介石許以高官厚祿和溫言攻勢下棄馮投蔣,為蔣再度贏得「形式上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後,自擇封邑被任命為山東省主席,自此展開7年多土皇帝式的統治,張永祥在這段時期度過了他的童年。

張永祥的祖父在煙台經營飯館、糧店、磨坊等,最得意時曾擁有十多個店面,他的父親在祖父威權的羽翼下,養成沒有聲音的性格,在店裡與夥計沒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是他不領薪水。張永祥是家裡的長孫,也是祖父刻意培養的接班人。張家孩子多,祖父認為上學只須學會記帳和寫信,讀6年小學就夠了,為公平起見,誰也不讓繼續升學,張永祥也不例外。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沿津浦鐵路南下,10月3日,進犯魯北重鎮徳州,韓部守軍傷亡慘重,退守濟南,平日與蔣介石貌合神離的韓復榘起了保留實力的念頭;1937年12月中旬,已陳兵黃河北岸的日軍開始對濟南發動攻勢。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嚴令韓復榘憑藉黃河天險堅守濟南和津浦線一段時間,好為徐州保衛戰的部署爭取時間;位處津浦鐵路和隴海鐵路交會點的徐州若失陷,日軍將可立刻沿隴海線進犯抗戰臨時大本營--武漢。

然而身兼戰區副司令長官和第三集團軍總司令的韓復榘,竟然一槍不發撤出濟南,往魯西南逃竄,將山東拱手讓給敵人;日軍隨即沿津浦線北段長驅直下,與另外正沿津浦線南段北上的日軍,對徐州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徐州危在旦夕矣!

蔣介石對此非常震怒,下令逮捕韓復榘,1938年1月24日在武漢執行槍決。

張永祥的少年時期

張永祥祖父一家在「太陽旗」和偽政權管轄下,做了8年的順民。張永祥12歲小學畢業後,就跟隨祖父睡在店裡,即使在天寒地凍的冬夜裡,他也必須半夜起床餵牲口,讓騾子吃夠草料,喝足了水,隔天才能有力氣拉得動沉重的石磨。祖父去趕集採買糧米時,張永祥必須跟在身邊學習。吃晚飯時,祖父吃「小伙」,有特別的下酒菜,只有張永祥能和他同桌對坐,他父親只能和夥計們一塊吃飯。

張永祥說,淪陷區裡最恐怖的地方是「日本憲兵隊」,只要中國人被抓進去,很少能活著出來。日本人很可惡,但魚肉鄉民的二鬼子(漢奸)最可恨。祖父雖沒讀過書,但清楚大是大非,認為在淪陷區當順民情非得已,投效日本當漢奸,乃奇恥大辱,不可原諒。 (相關報導: 最強阿爸有望回歸,Audi R8將搭載Temerario油電動力系統最快2027年現身 更多文章

張永祥的姑丈在日本佔領煙台後,當上偽軍準尉,管糧秣補給,是很肥的差使。有天這位漢奸姑丈來岳家坐客,由傳令兵挑兩罈「麵醬」,說是威海衛的特產。他正坐在堂屋裡高談闊論時,祖父回來了,二話不說拿起他姑丈豎在外面的軍刀,把那兩罈麵醬砸了個稀巴爛,再把軍刀扔出大門外,吼了一聲「出去!」從此跟這門親戚斷絕了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