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到90年代華語影視鼎盛時期,大概很少人沒看過張永祥編劇的電影或電視劇吧!好友程富陽兄為編撰《編劇泰斗張永祥的一生回顧》,邀我陪同張永祥夫人任芝蘭女士回金門,尋找張永祥在金門八二三砲戰期間曾有過的足跡,讓我得以拜讀張永祥的回憶錄《八十自述》,得知他原來也是「澎湖七一三事件」山東流亡學生的一員。
張永祥先生,1929年10月26日生於山東煙台,這一年北伐剛結束,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各集團軍因裁軍問題矛盾激化,相繼爆發蔣桂戰爭、蔣馮戰爭和翌年的中原大戰。
原為馮玉祥西北軍主要部將之一的韓復榘,在蔣介石許以高官厚祿和溫言攻勢下棄馮投蔣,為蔣再度贏得「形式上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後,自擇封邑被任命為山東省主席,自此展開7年多土皇帝式的統治,張永祥在這段時期度過了他的童年。
張永祥的祖父在煙台經營飯館、糧店、磨坊等,最得意時曾擁有十多個店面,他的父親在祖父威權的羽翼下,養成沒有聲音的性格,在店裡與夥計沒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是他不領薪水。張永祥是家裡的長孫,也是祖父刻意培養的接班人。張家孩子多,祖父認為上學只須學會記帳和寫信,讀6年小學就夠了,為公平起見,誰也不讓繼續升學,張永祥也不例外。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沿津浦鐵路南下,10月3日,進犯魯北重鎮徳州,韓部守軍傷亡慘重,退守濟南,平日與蔣介石貌合神離的韓復榘起了保留實力的念頭;1937年12月中旬,已陳兵黃河北岸的日軍開始對濟南發動攻勢。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嚴令韓復榘憑藉黃河天險堅守濟南和津浦線一段時間,好為徐州保衛戰的部署爭取時間;位處津浦鐵路和隴海鐵路交會點的徐州若失陷,日軍將可立刻沿隴海線進犯抗戰臨時大本營--武漢。
然而身兼戰區副司令長官和第三集團軍總司令的韓復榘,竟然一槍不發撤出濟南,往魯西南逃竄,將山東拱手讓給敵人;日軍隨即沿津浦線北段長驅直下,與另外正沿津浦線南段北上的日軍,對徐州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徐州危在旦夕矣!
蔣介石對此非常震怒,下令逮捕韓復榘,1938年1月24日在武漢執行槍決。
張永祥的少年時期
張永祥祖父一家在「太陽旗」和偽政權管轄下,做了8年的順民。張永祥12歲小學畢業後,就跟隨祖父睡在店裡,即使在天寒地凍的冬夜裡,他也必須半夜起床餵牲口,讓騾子吃夠草料,喝足了水,隔天才能有力氣拉得動沉重的石磨。祖父去趕集採買糧米時,張永祥必須跟在身邊學習。吃晚飯時,祖父吃「小伙」,有特別的下酒菜,只有張永祥能和他同桌對坐,他父親只能和夥計們一塊吃飯。
張永祥說,淪陷區裡最恐怖的地方是「日本憲兵隊」,只要中國人被抓進去,很少能活著出來。日本人很可惡,但魚肉鄉民的二鬼子(漢奸)最可恨。祖父雖沒讀過書,但清楚大是大非,認為在淪陷區當順民情非得已,投效日本當漢奸,乃奇恥大辱,不可原諒。 (相關報導: 最強阿爸有望回歸,Audi R8將搭載Temerario油電動力系統最快2027年現身 | 更多文章 )
張永祥的姑丈在日本佔領煙台後,當上偽軍準尉,管糧秣補給,是很肥的差使。有天這位漢奸姑丈來岳家坐客,由傳令兵挑兩罈「麵醬」,說是威海衛的特產。他正坐在堂屋裡高談闊論時,祖父回來了,二話不說拿起他姑丈豎在外面的軍刀,把那兩罈麵醬砸了個稀巴爛,再把軍刀扔出大門外,吼了一聲「出去!」從此跟這門親戚斷絕了往來。
淪陷區地域遼闊,日軍只能佔領城市,對鄉村鞭長莫及。著有《走出魘夢》一書的前HP惠普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曲潤蕃博士說,抗戰期間在他山東牟平縣韓家夼老家(現屬煙臺市牟平區)出入的有日本軍隊、汪精衛的軍隊、兩幫遊擊隊(有中央軍領導的,也有共產黨八路軍所屬的)、再加上後來的八路軍,個個都要他們繳糧納稅。為了應付同時多達五份的稅,他家山上收成的蠶繭和田裡割的麥子幾乎全部賣光,自家只能吃些剩下的雜糧。
為了抗日,大家給予遊擊隊全力的支持,可是他們不乏以抗日為名欺壓鄉民者。例如:他們路過村裡總要全村供食供宿,那時大多數的家庭終年靠地瓜、鹹蘿蔔和野菜果腹,而他們卻非得要吃白麵粉擀的大滷麵,或是白麵粉烙的油餅,配上油炒的菜,村人敢怒不敢言,慣叫他們「油餅麵條隊」。如果他們冬天晚上在村子裡住下來,他們一定要村民提供熱炕頭,同時要有鋪的褥子和蓋的被。當時有句順口溜:「遊擊隊吃飽睡,又要褥子又要被。」
曲潤蕃說,唯有後來的「八路軍」到了村裡,村人吃什麼他們就吃什麼,冬天照樣睡在冰冷的空屋子裡。他們清晨起來替街坊掃街,傍晚替街坊挑水,借了東西準時歸還,用壞了買個新的賠償,開口叫大哥、大嫂,閉口稱大媽、大爺,態度親切有禮,相形之下令人耳目一新。與到處拉夫、征糧,軍紀敗壞的國軍部隊比較起來,「秋毫無犯」的解放軍,自然受到鄉村廣大民眾的支持,成為國共戰爭致勝的關鍵。
到了抗戰勝利前夕,共產黨八路軍已經控制了山東除城市以外大部分的土地,擁有27萬餘正規軍,占八路軍總數四分之一。民兵更是高達50萬人,占全國的五分之一。控制山東解放區面積達12. 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解放區總面積的13%。擁有人口2400萬人,占全國解放區總人口的24%。
坑灰未燼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國共兩黨外的第三黨民主同盟成員章伯鈞、羅隆基等希望在國共之間斡旋,爲中國謀得和平與民主。1945年7月1日找了無黨派的傅斯年一起造訪延安,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歡迎。
1918年曾為北京大學圖書館管理員的毛澤東,特別用了一個晚上,在窯洞裡和傅斯年徹夜長談。
兩人對談最著名的一段是,毛澤東提到當年在北大,對傅斯年、羅家倫等新文化運動領袖,特別感興趣,打算去和他們交談政治和文化問題,可是他們都是忙人,沒時間傾聽一個圖書館管理員說南方土話。
當年在北大一呼百應、叱吒風雲,「目空天下士」的學生運動領袖傅斯年,自然不會留意到那拿著8塊錢月薪,湖南鄉音很重的圖書館管理員。
當毛澤東談到傅斯年曾在「五四運動」中大出風頭,並為反封建與新文化運動做出巨大貢獻時,進而談到當年流傳的傅氏本人常自負為「喑嗚叱吒,千人皆廢」之西楚霸王時,傅斯年不亢不卑,得體地回應說:「我們不過是陳勝、吳廣,你們才是項羽、劉邦。」 (相關報導: 最強阿爸有望回歸,Audi R8將搭載Temerario油電動力系統最快2027年現身 | 更多文章 )
傅斯年認清到毛澤東不會理會他們的「書生之見」,在回重慶前,沒有像其他成員那樣喋碟不休大談民主,而是以士大夫傳統儒雅的交往方式,請毛澤東題字留念。毛慨然允之,或許因爲傅斯年是山東人,毛澤東引唐人詩寫了如下條幅給傅斯年: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燼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抗戰一結束,國共就在山東大打出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8月16日,山東境內八路軍不理會蔣介石「原地駐防待命」的訓令,立刻向各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日偽軍發起全面進攻。至9 月底,共計攻佔縣城46 座,煙台、威海等港口城市6 處及火車站35 處,將山東各解放區連成一片。張永祥的老家煙台是八路軍在全國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之一。
此時,中央軍原來領導的遊擊隊,不是已經被消滅,就是被八路軍或汪偽政權所收編。國民黨殘存勢力只剩少數在其控制下城市的保安隊,戰力有限;國府的精銳部隊遠在西北、華中、和西南地區,靠美軍的協助和受降日軍的護衛,才勉強對濟南和青島完成形式上的接收,才沒有讓山東完全被赤化。
美軍第六陸戰師在魏德邁將軍命令下,在青島登陸並代表國府受降。接收後的青島成了美國海軍基地,由美軍陸戰隊和高芳先將軍(前國防部長高華柱的父親)所領導的青島保安旅駐守。美軍也企圖登陸煙台,但沒有成功。
1945年11月中旬,李彌將軍率領國軍整編第八師,搭乘美軍登陸艇由香港九龍出發,在青島登陸,之後國軍精銳部隊也陸續抵達山東,參謀總長陳誠誇口說:「三個月至五個月內解決共產黨解放區問題」。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下令向解放區「全面進攻」。面對國軍陸海空兵力和武器裝備的優勢,解放軍採運動戰方式,不拘泥於一城一地之得失,以集中兵力殲滅國軍有生力量為戰略目標。
以致到1947年2月,國軍雖攻佔了105座城市,但也被解放軍殲滅了71萬人,使得國軍用於守備的兵力需求大增,用於進攻的兵力銳減,被迫放棄「全面進攻」戰略,改採向陝北和山東兩大解放區「重點進攻」。
「土改」和「清算鬥爭」
在國府向解放區全面進攻的同時,中共為鞏固解放區的統治並激發參軍的熱情,全面發動群眾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
牟平縣韓家夼曲潤蕃一家的遭遇,是那時全中國解放區農村的一個縮影:一批目不識丁、遊手好閒的無賴,搖身一變當上了大權在握的村幹部,把村裡的大地主,和一些僅夠溫飽的自耕農劃成地主和富農,對他們展開殘酷無情的「清算和鬥爭」。
「鬥爭」的罪名是剝削佃農;幾年前吃了佃農王家一籃雞蛋,由蛋孵雞、雞生蛋,計算下來要賠他幾畝田;幾年前吃了佃農張家一個西瓜,由瓜種瓜、瓜生瓜,算來算去也要賠他幾畝田。這家鬥、那家分,偌大的家產,不多時就「清算」殆盡。
曲潤蕃家土地被沒收,全家被掃地出門。爺爺因為曾當過村長被劃成了「惡霸」,綁去縣城裡和其他的「惡霸」們一起戴高帽子遊街。村幹部為了逼他家交出街坊傳說根本不存在的二十五個元寶,先後將他的二婆婆、三爺和婆婆活活打死。就在屠刀即將架在他父親脖子上時,父親帶著兩個叔叔逃生去參加了反共遊擊隊,爺爺也逃去了煙台。 (相關報導: 最強阿爸有望回歸,Audi R8將搭載Temerario油電動力系統最快2027年現身 | 更多文章 )
母親無法帶著年幼的曲潤蕃兄妹逃難,只好留下來,在受盡酷刑自殺不成後,幹部以活埋他們母子三人為要脅,坑已經挖好了,逼他母親改嫁給一位老鰥夫。
1947年秋國軍發動膠東作戰,10月1日收復煙台,曲潤蕃父親急著營救他們。已懷上別人孩子的曲潤蕃母親挺著大肚子,帶著曲潤蕃兄妹,費盡千辛萬苦逃離韓家夼去和父親會合,在煙台時臨盆生了一個男嬰,曲潤蕃看到他紅咚咚、胖嘟嘟的小臉,他母親卻連看都不敢看一眼,就讓人抱去收養了。
1962年,走不出這段魘夢的曲潤蕃母親,在新竹生下他最小的弟弟不久後上吊身亡!
煙台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張永祥說,煙台沒有人做生意了,店鋪都關門了,大家都忙著開「鬥爭會」,忙著「清算」,忙著「抓人」,忙著往外逃。凡是在敵偽時期,當過漢奸的、奸商、地主、學閥、善霸,都在鬥爭之列。
「善霸」指的是有一種人,表面上是善人,平常樂善好施,周濟窮人,但骨子裡剝削無產階級和窮人,他們不剝削人民怎麼會有錢呢?他們把剝削來的錢施以小惠,幫助人民,還要人民感謝他,稱他為善人,這種人比惡霸更可惡。
至於「學閥」,張永祥記述一位教育家陳熹成先生的遭遇--陳校長在煙台創辦了兩所私立小學,一所校名「養正」,設在東區有錢人社區,收的學生是富家子弟,師資優、教學嚴,收的學費也高,在煙台的小學中公認首屈一指。
另一所校名「養雋」,設在西區的平民社區,窮人家孩子上學,學雜費全免,但師資和教學不遜於「養正」。唯一不同的是這所學校沒有校工,校內清潔、打掃由學生擔任。陳校長有六個兒子,都很傑出,都遵從父願在學校擔任教職。
共產黨來了後,陳校長辦的教育被指責是「資本主義」教育,與「馬列主義」背道而馳,教學生忠孝仁愛,更是「封建教育」。還有一項罪名是「養正」、「養雋」兩校,製造階級仇恨和貧富對立,毫不冤枉他是頭號「學閥」。
陳校長和他六個兒子都跪在鬥爭臺上受審了好幾天,來參加的人多數是陳校長的學生,他們提不出對陳校長的控訴,也不忍看著陳校長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幾個學生跑上臺,跪在校長身旁代他受審。
主持鬥爭會的幹部大為光火,對臺下大吼,你們看到了吧,這就是「毒化教育」的反動,毒化太深了,要徹底糾正。陳校長突然一頭栽到臺下,他想撞死自己好讓學生們脫罪,當場沒死,死在送醫的路上。他的大兒子發瘋了,其他幾個兒子被送去「參軍」。
「參軍」是「將功贖罪」,必須參軍的人很多,包括曾在偽政府裡做過偽軍、偽警者等。參軍的人坐在椅子上,由人抬著遊行,身上配著綵帶,綵帶上寫著「光榮參軍」。遊行隊伍裡有秧歌隊打著花鼓、扭著屁股開路,參軍的家屬跟在隊伍後面,一路哭哭啼啼。因為大家都清楚,參軍的人不必受軍訓,連槍枝都不發,只是送上前線充當「人海戰術」的砲灰,保證有去無回。
共黨在韓家夼敲鑼打鼓地獎勵參軍時,曲潤蕃大爺的大孫子才14歲,由於長得高大,讓他提前參了軍。以為村幹部會看在參軍家屬的份上,停止對他們的迫害,但他大爺全家照樣被掃地出門。更不幸的是,那麼好的一個半大男孩子在參軍後的第一場戰爭就被打死了! (相關報導: 最強阿爸有望回歸,Audi R8將搭載Temerario油電動力系統最快2027年現身 | 更多文章 )
不只地主和資產階級的子弟被迫「參軍」。一些鬥人的地痞流氓,和因鬥爭得到好處的無知農民,得不到人們的好感,共產黨也鼓勵他們光榮「參軍」,死心塌地的被裹脅上戰場,當砲灰;當時共幹流行的口號是「後方不鬥爭,前方沒有兵」;爲了爭奪政權,以人民為芻狗,古今中外皆然。
張永祥在逃難中告別了少年時期
有一天,一個「解放軍」來到張永祥家的店裡,直接找到他祖父,問可記得他?祖父說不記得了。那人說7、8年前在他家店裡當過夥計,做了兩個月,臨走沒拿到工錢,還有他隨身的行李也留在店裡。
祖父回想後,記不清是哪一年,是有個從鄉下來的孩子,經人介紹,到店裡當學徒,做了不滿兩個月,一聲不響地走了。沒做滿三個月是拿不到工錢的。至於行李,倒真不記得他有甚麼行李。
那個陪他來的地方幹部,很嚴肅地表示:這個問題嚴重了,這位「人民解放軍」戰士,就是那個當年鄉下來的孩子,他是來找你「清算」的。你欠他的工錢要用「雞生蛋、蛋孵雞」的算法,這麼多年來,把你整個店都算給他還不夠,另外你還要承擔一項「資產階級剝削勞動階級」罪名,要用開大會方式來「鬥爭」你。
張永祥說他祖父當時還算鎮定,對那兩個人說:「你們說得對,我也算不出來應該還多少錢,那就不要算了,我把這個店都給你。」那兩個人互瞄一眼,沒想到祖父這麼痛快。祖父接著說:「這樣一來我就是無產,你倒變成有產。那還有甚麼好鬥爭的?」那兩個人面面相覷說,我們回去商量商量。
經過這一夕之變,祖父和家人要張永祥趕快遠走他鄉,以免被抓去「參軍抵債」。張永祥在1946年農曆春節過後沒多久,離開了家人,告別了煙台,也告別了他的少年;張永祥逃到國軍和美軍控制下的青島,加入第二期青年軍,當一個上等兵。
1947年秋國軍收復煙台後,思鄉心切的張永祥利用晚上站衛兵的機會,「開小差」當了逃兵,搭船偷渡回到煙台,這時家家戶戶又掛上了青天白日旗。回到家後悲喜交集,眼淚多過歡笑,知道上次「清算」的事,解放軍搬走店裡的傢俱,房子總算保留住了。父親在做大餅買賣,日子還過得去,但遺憾沒見到祖父,祖父去上海投奔小叔去了。
國共戰局逆轉,地主與資產階級大逃亡
1948年,國共戰局逆轉,解放軍在山東各地戰場上節節勝利。濟南是山東的省會,也是國府少數控制的大城市之一。四鄉各縣市背負著地主、富農、和資產階級的子弟們,害怕共黨的清算鬥爭,都紛紛逃到濟南。然而,兵鋒很快也指向濟南。著有《從二等兵到教授》,今年高齡93歲的成功大學文學院前院長馬忠良教授,當時在濟南市立中學念初中,濟南淪陷後也成為流亡學生的一員,逃到青島。
馬忠良回憶說,濟南保衛戰自9月16日開打,即使解放軍用人海戰術攻下濟南外圍的軍事基地,國軍守城之戰仍沒到岌岌可危的地步。然而,國軍新收編的雜牌部隊84師師長吳化文,19日突然率其所部陣前倒戈,才使得局勢丕變,濟南保衛戰打了8天就結束了。
蔣介石的親信愛將綏靖司令兼山東省主席王耀武,化裝為商人逃出濟南,因為入廁時使用的衛生紙不同被民兵認出,一代抗日名將就這樣被俘了。吳化文則成為翌年最先打進南京,攻佔總統府的解放軍將領。
國軍光復煙台只一年的時間,1948年10月,解放軍又捲土重來。 (相關報導: 最強阿爸有望回歸,Audi R8將搭載Temerario油電動力系統最快2027年現身 | 更多文章 )
煙台的地主和資產階級,怕死了清算、鬥爭,這次不是個別出走,而是全家逃亡。陸路走不通了,船少人多,擠不上船而跌落海裡淹死的不計其數。張永祥和他二弟幸運地上了兩艘不同的船,船要離開時,看見碼頭上仍停留著哭喊的人潮,海面漂流著一具具浮屍和載浮載沉的皮箱,觸目驚心!
逃到煙台的曲潤蕃一家人,靠大伯父和四叔加入要開去蚌埠打仗的李彌部隊,全家婦孺老幼才能跟著撤退到青島。曲潤蕃在《走出魘夢》一書中也記述了在煙台碼頭看到的同樣慘狀。
張永祥說,他隨著流亡人潮「混」進了流亡學校,又回到青島;煙台淪陷後,青島成為整個山東唯一有國軍駐守的陸上「孤島」,因為是美軍的海軍基地,暫時還可以偏安。但隨著時局更形惡化,逃到青島的人遽增,吃住都是問題。
1948年11月初,政府將流亡到青島的學生撤退到上海;煙台各中學二千餘師生,為方便管理,合併為「煙台聯合中學」,由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張敏之先生擔任總校長,再設立三個分校,分別由趙蘭庭、鄒鑑、徐承烈三位先生任分校校長。張永祥被編在第二分校。
流亡再流亡
各路學生絡繹流亡而下,吃住無法解決,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在南京驚動了蔣介石,飭令將山東學生遣送湖南、河南學生遣送江西,均限三天內離開;當時的人把編餘裁撤,到處滋事的軍人稱爲「丘八」,到處流竄的學生稱爲「丘九」,與拿錢不做事,還興風作浪的「立法委員」和「國大代表」並稱社會的四大害。
煙台聯中二千餘師生遣送湖南安化復校上課,搭滬杭鐵路由上海抵杭州後,來往的火車載的都是部隊,不許學生乘坐,因而在車站滯留了6天。學生食宿無著,飢寒交迫,被迫騙飯(吃完後拔腿就跑),到最後杭州市面已買不到吃的東西。無論大小飯館、餐廳、糕餅店,都關門大吉,都被流亡學生吃光、搶光了。
不止煙台學生,還有東北來的、河南來的、山東濟南來的,人數數以萬計;最後終於調出車班,把這批飢餓的學生送出杭州,火車到江西南昌時,當地已有耳聞,市面上的飯館、餐廳全部關門。
那時代教育不普及,這些能念中學的流亡學生,不是地主或資產階級家族的少爺、小姐,就是家族裡的「主心骨」像張永祥,如今淪落他鄉搶飯、甚至撿食垃圾桶裡的廚餘,真是情何以堪?能活著還算是幸運的,每當火車過隧道時,都會聽到一聲聲慘叫,很多無法擠進車廂坐在車頂的學生,掉落成車底亡魂。我看過多本流亡學生的回憶錄,都有同樣的記述。
火車進入湖南境內,飢寒交迫的情況才有改善,湖南各村鎮父老招待以熱湯熱飯,讓這些一路受盡冷默苦難的學生們熱淚盈眶、受寵若驚;1948年底,煙台聯合中學師生終於抵達復校目的地——湖南安化,開始正常上課,但那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解放軍渡江,國軍兵敗如山倒
1949年元月,解放軍已席捲整個東北和除青島以外的華北地區。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參與和平運動,希望以副總統李宗仁和第三黨派取代蔣介石,與中共談判「劃江而治」,於是「非蔣下野美援不來」、「非蔣下野不能言和」的輿論傳布開來。 (相關報導: 最強阿爸有望回歸,Audi R8將搭載Temerario油電動力系統最快2027年現身 | 更多文章 )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引退,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4月1日派出和談代表團赴北京與中共談判,毛澤東提出等同要國府投降的嚴苛條件,並威脅無論國府是否接受,解放軍都要渡江,4月20日和平談判正式宣告破裂;備受蔣介石倚重,官拜上將的國府首席談判代表張治中,竟然連南京也不回,在北京投共了。
1949年4月21日晚,50萬解放軍強渡長江,迅速摧毀了國軍的長江防線,佔領多座沿江大城。4月23日攻佔國府首都南京,此時躊躇滿志的毛澤東,顧盼自雄地賦詩曰:「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爭天下者殺人盈野,那管人民流離失所、生離死別!
國軍兵敗如山倒,政府跑得比人民還快。早在2月1日,那時解放軍還沒渡江,前一年與李宗仁競選副總統落敗的行政院長孫科,以南京不穩爲由,逕自決定將中央各機關遷到廣州;4月23日南京淪陷後,湖南赤化也是早晚的事,此時山東省政府也流亡廣州,煙台聯合中學遂決定再南遷。帶著湖南當局贈送的米糧,張敏之總校長率領二千餘師生又踏上流亡的路途。
路過衡陽時,張永祥和幾位同學來到一家大餐館,餐館客滿,找老闆説明來意,有米無炊想借鍋煮飯。老闆很爽快地說:不要煮飯了,廚房有飯隨你們吃,你看生意這麼好,客人都是逃難來的,過不了多久,我們也要跑去逃難了。
當時的《中央日報》報導,「國軍一瀉千里,共軍追趕不及」,大陸變色之快,真是令人難以置信!以下是濟南第一聯合中學的馬忠良,在福建流亡途中親眼看到國軍敗退的慘狀:
解放軍以約一連的兵力,像趕羊似的,追趕著國軍整團的兵力跑。具美式裝備的國軍不但毫無還手之力,甚至墮落到聞聲喪膽的地步。沿路上許多國軍弟兄脫隊,把上好的武器掛在樹枝上,仰躺在山坡上等候被俘,他們那一臉的無奈,馬忠良迄今難忘。
我終於明白爲何解放軍只派了7個連的兵力就拿下廈門。隨後的金門古寧頭戰役,若不是解放軍輕敵,就沒有如今兩岸分治的格局。
唯一的安全去處是臺灣
各地山東流亡學生陸續到達廣州,但已由原來的三萬人減為不到一萬人,其中除煙台聯合中學二千餘人,還包括濟南第一、二、三、四、五聯合中學、昌維中學和海岱中學等八所學校的師生近八千人。教育部及校長們都知道廣州非久留之地,此時唯一的安全去處是臺灣。
然而,在臺灣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陳誠軍事管制下,除軍人及赴臺公幹者外,一般老百姓均不准入臺。甚至連從青島撤退,已經停靠基隆港的10萬軍民,也不准上岸。
1949年4月23日,國府首都南京淪陷,國府在大陸的局勢已不可為。5月3日,解放軍對青島發起威脅性攻擊。5月27日(上海即將淪陷前),美軍不願冒著與中共直接作戰的風險,撤離了經營4年之久的青島;由國軍第十一綏靖區司令、青島行政長官劉安祺,負責執行的「青島撤退計畫」從1949年2月就開始秘密籌畫。
1949年6月1日(端午節),七、八十艘軍艦和徵調來的商船,搭載著劉安祺的部隊、軍眷和公務員約10萬人在解放軍的砲火聲中,藉夜色掩護分五批啟碇,駛出膠州灣。經過三天三夜的航行,由青島撤出來的船隻陸續抵達基隆港。
船在基隆港停留了一個多星期,陳誠不許他們上岸。最後,蔣介石命他們駛往海南島駐防,部分部隊北上馳援廣州。 (相關報導: 最強阿爸有望回歸,Audi R8將搭載Temerario油電動力系統最快2027年現身 | 更多文章 )
知名主持人于美人的爺爺,山東即墨人,是青島保安旅高芳先將軍手下的一名連長,青島大撤退之際,高芳先表達留在山東打游擊的意願,劉安琪卻命令他轉進台灣。大隊人馬留或撤,萬分徬徨。
這時他們卜了一個卦,結果卜到「巽卦」。巽象為風,利於行船。巽坐向為東南(臺灣的方向),本義又是順服的意思。因此,高芳先將軍的大隊人馬決定隨著劉安祺撤退;以上是我上于美人節目時,于美人告訴我的。青島保安旅轉進到海南島榆林後,于美人爺爺連上弟兄,因剿土共和水土不服,死了一半的人。
曲潤蕃父親也是青島保安旅的一員,已經逃到青島的曲潤蕃一家人,因此得以隨部隊撤退。先去榆林,1949年底,又隨部隊移防來到台灣。
秀才遇到兵,一場血淚斑斑的噩夢
在山東流亡師生走投無路之際,正好陳誠和國防部次長兼山東省主席秦德純都來到廣州。
經秦德純多方折衝結果,陳誠勉強同意將這批流亡學生,交由澎湖防衛司令部負責收容,條件是:17歲以上的男生半天受軍事訓練,半天受文科教育。另外成立「澎湖防衛部子弟學校」,供女生和17歲以下的男生讀書。但凡思想動搖確認有問題的,必須設法除去;澎防部司令官李振清是山東清平人,也歡迎學生的到來。
這看來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哪知竟是一場噩夢!
1949年6月22日,第一梯師生在廣州黃埔港登上一艘由登陸艇改裝的貨輪「濟和號」,經過三天兩夜驚濤駭浪,於6月25日抵達澎湖漁翁島。第二梯搭乘另一艘登陸艇,於7月7日抵達馬公港。
澎防部司令官李振清,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但帶兵打仗非常勇猛,常光著膀子手持大刀或端著機關槍,身先士卒衝入敵陣,人稱「李鐵頭」;抗戰時,李振清隨龐炳勳死守臨沂,多次率部殺入日軍戰地,並和張自忠聯手,將日軍坂垣師團打得潰不成軍,為台兒莊大捷立下汗馬功勞,是名副其實的抗日英雄。
抗戰勝利後,國共立刻爆發接收爭奪戰。蔣介石令原為西北軍系統的第40軍打通平漢線,此時李振清為該軍106師師長;邯鄲戰役時,40軍被解放軍圍殲,軍長和副軍長全部被俘,只有李振清率106師殘部突圍而出,蔣介石給予重金,命他重建40軍並擔任軍長。
此後40軍一直在河南安陽、新鄉一帶,頑強地與解放軍周旋。到了1949年4月,解放軍早已席捲華北,李振清駐守的安陽、新鄉是整個華北地區除青島以外,唯一沒有被解放軍攻佔的據點。李振清意識到大勢已去,以去要求補充為由,離開部隊沒再回去;5月5日,40軍副軍長李辰熙率部「起義」,被解放軍收編。
李振清到臺灣後,被陳誠任命為澎湖防衛部司令官,但只是一個光桿司令,在那「有槍就有兵,有兵才有官」的時代,官位隨時不保;李振清手下韓鳳儀的39師,也是從戰場敗退下來的殘部,全師不到500個兵都是抓伕來的。
看到這批走投無路、從天而降的八千名青壯學生,李振清和韓鳳儀決定撕毀「半訓半學」的協議,要將這些學生編兵,佔爲己有。 (相關報導: 最強阿爸有望回歸,Audi R8將搭載Temerario油電動力系統最快2027年現身 | 更多文章 )
7月13日,李振清和韓鳳儀將學生圈在澎湖防衛司令部的操場裡,四周圍架上機關機,同時湧現大批端著槍、上刺刀且目露兇光的士兵。韓鳳儀用高亢的聲音宣佈:「歡迎大家來到澎湖,不過國家正處於危機存亡之秋,救國比讀書重要。」接著又說:「今天就是你們報效國家的良機,當兵是光榮的,相信你們不會拒絕!」霎那間,「我們不要當兵,我們要讀書!」的抗議聲四起。
砰!砰!⋯⋯士兵開槍威嚇,兩名帶頭抗議的學生遭刺刀刺傷,司令臺前一片鮮血!
於是在這樣的震攝下,五千餘流亡學生黯然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身高超過步槍高度者一律編入部隊,即使年齡十三、四歲,只要身高夠,也一律要當兵;這個事件後來被稱爲「澎湖713事件」。
李、韓二人為了要讓學生放棄讀書,將學生流放在內垵村、牛心灣、小池角等離島,每天操練和做工。所謂「營房」是日軍棄置的山洞,草長及膝、地上冒水。蒼蠅、蚊蟲、跳蚤、臭蟲到處都是。岩洞裡沒有寢具,只有稻草為床墊,上面蓋一件破床單,沒蚊帳也沒蚊香,不少人得了瘧疾、痢疾、傷寒,甚至送了命。
掛病號的愈來愈多,幹部認爲是有人操弄。於是開始有人半夜被叫醒,班長手持手電筒,不由分說就把人帶走,被帶走的人沒有回來過。張永祥叫得出名字的同學,有100多個都不見了,他們在學生裡都是起領導作用的,包括他最敬愛的大哥欒秉傑大哥;張永祥問班長,班長只是冷笑兩聲!
後來消息傳出來:他們把這些「匪諜」學生,用漁船戴到外海,裝入麻袋,拋出船外,沉入大海裡,稱之為「拋錨」。他們用這麼心狠手辣的手段,目的是「殺一儆百」。張永祥晚上都穿著鞋子睡覺,不敢脫衣服,因為當天夜裡被帶走的可能是自己。那段恐怖的日子,真是生不如死!
檢舉匪諜人人有責
煙台聯合中學總校長張敏之及二分校校長鄒鑑,反對李、韓以這種方式將學生編入軍隊,更反對他們摧殘年幼的學生,寫信到處求援,因而激怒了韓鳳儀。誣指他們「破壞建軍」,將他們扣上「匪諜」的帽子,亟欲置他們於死地。
韓鳳儀竟親自去臺北面見陳誠,獲陳誠口喻:「檢舉匪諜人人有責,你回去就告訴李振清,說是我叫你辦的,你是現任師長,匪諜出在你的部隊裡,你也脫離不了關係」。
爲了羅織罪名,張敏之被誣指爲「匪膠東地區執行委員」,鄒鑑則爲「匪煙臺市黨部委員兼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主任」,並對張永祥等煙台聯中二分校的學生發動「匪諜自首」運動,不從則藉故施以吊打、過電、灌水、滾珊瑚石和不許睡覺等刑逼。
張永祥因細故被用扁擔打得屁股皮開肉綻,鮮血直流!從剛開始沒命的嚎叫,到最後氣若遊絲!撐不住酷刑者,有人被逼自殺,有人發瘋。
最後,張永祥所屬砲兵營的第二分校學生,全部被逼自首,承認自己是「南下工作團」的成員,接受團長張敏之和副團長鄒鑑的領導,以流亡學生身份為掩護,從事顛覆政府的活動;師部鄭參謀長親自來砲兵營主持監誓,監督他們宣誓脫離匪黨組識,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同學們手拿著誓詞宣讀時,禁不住都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大家離鄉背井出來流亡,家中父母親人日夜懸念,不就是爲了逃避共產黨嗎?如今卻變成匪諜了!參謀長看大家痛哭的樣子,昧著良心說:「你們這樣難過,看得出是真心悔悟,令人感動。」嗣後,張永祥等數十餘名「匪諜」學生被編為「新生隊」,嚴加監控。 (相關報導: 最強阿爸有望回歸,Audi R8將搭載Temerario油電動力系統最快2027年現身 | 更多文章 )
1949年12月11日,臺北保安司令部將張敏之、鄒鑑兩位校長和5位學生,押往馬場町槍決。其中一位學生張世能,流亡途中擔任初中部分隊長,死的那年17歲,離家時才15歲。張永祥說,兩位校長是因為不願意放棄學生才被槍斃。他後來接受採訪曾說,自己是孬種,不敢反抗,一輩子愧對他們!
出現曙光
李振清、韓鳳儀原擬將這批學生據為禁臠,做為將來反攻大陸時擴軍的幹部,不允許他們報考軍校;大約1951年,老總統來澎湖校閱三軍時,發現這批「學生兵」,年紀輕而且個子高大,頻頻頷首,指示讓他們報考軍校。
於是,各軍校紛紛來澎湖招生,進入陸軍官校的人數最多,政工幹校次之,空軍官校、通信兵學校、財務學校的人數也不少。張永祥報考政工幹校影劇系,獲錄取為第一期生;日後除了張永祥在影劇界大放異彩外,升將軍的有一百餘人,其中官拜上將的有國防部副部長王文爕、陸軍總司令李禎林,和海巡部司令王若愚。
八千多名流亡學生除了被編入馬公子弟學校的,考取各種軍校的,因病退役的,被裝入麻袋丟入海裡的,被槍斃的,自殺的及因生病亡故的之外,剩下留在軍中的士兵,約九百人左右。
1954年,他們終於等到了調防本島,離開澎湖的機會;雖然無緣進入軍校,他們也不甘墮落,在軍中不斷自我充實。有的參加高、普考,有的補習、讀夜校,等到退伍後考大學。他們之中的佼佼著,如成大文學院院長馬忠良、台大文學院院長朱炎、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玉法、學者陶英惠、東吳大學校長楊其銧、行政院第六組組長孔慶棣(山東曲阜人,孔子第73代),和先後出任警政署署長的顏世錫、盧毓鈞等。
百歲名作家王鼎鈞的親弟妹也是山東流亡學生。他的弟弟王曾才,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曾擔任台大歷史系教授和考試委員。王鼎鈞為李振清感到婉惜,他說李振清當初若能好好照顧這些子弟兵,日後這麼多人出將入相,在各領域都成翹楚,都是他的學生,其中任何一個人的成就都是他的成就,他們如果一人不朽,足以使他跟著不朽。想想看這群人對他的感念,會讓他的晚年有多幸福!他無須不擇手段維持軍權,可惜他沒有智慧,無計兩全。
參加八二三砲戰的老兵
前文提到的青島保安旅,係由高芳先將軍於抗戰期間組建的游擊隊改編。青島大撤退前被改編為陸軍第91師,仍由高芳先任師長,後隨劉安祺撤退到海南島。1949年底移防到臺灣後,高芳先將軍調任第50軍副軍長閒職,他的子弟兵被拆散,混編入陸軍第9和第10兩個師。這是層峰瓦解非嫡系游雜部隊的一貫手法。
許多編餘軍官(無職軍官)生活無著,只好去金門參加「金門軍官戰鬥團」,所謂「軍官戰鬥團」就是把軍官當成戰鬥兵使用的部隊。1953年7月,高芳先將軍自行申請退伍,在台中開設武術館維生。
1958年,第9師(師長郝柏村)和第10師(師長馬安瀾)分別戍守小金門和金南地區,兩個師裡的老兵大多是青島保安旅的山東老兵,他們都參加了八二三砲戰,其中第9師的守備區大、二膽島,和第10師的駐地鵲山,是落彈最多最密集的地方;曲潤蕃的父親曲延樹先生這時也來到金門擔任通訊兵,通訊兵是八二三砲戰中死傷最多的兵種。 (相關報導: 最強阿爸有望回歸,Audi R8將搭載Temerario油電動力系統最快2027年現身 | 更多文章 )
張永祥於1953年從政工幹校影劇系畢業後,分發至陸軍第八十軍(後整編為第十軍)康樂隊,1958年隨軍調防金門;8月23日傍晚,共軍開始對金門發動猛烈砲擊時,張永祥剛好在太武山營區的一個會議室裡,忽然聽到「轟隆」聲震天撼地,連房子也跟著震動。有人警覺地大聲一喊:「是砲戰!」所有的人都往外奔,進入附近的掩體,掩體內不斷有煙硝刮進來。
大家都以為太武山營區是死角,砲戰打不到,但現在張永祥他們聽到的到處都有爆炸聲⋯⋯,兩個鐘頭過去了,還沒停的意思!等到砲聲沉寂下來,出了掩體,看到剛才的辦公室,一半炸沒了;密集的砲戰準確地命中金門防衛司令部翠谷水上餐廳,三位副司令官包括抗日名將吉星文、趙家驤和章傑慘烈殉職。
張永祥他們康樂隊住的山外民房, 8月23日當天就被炸毀了,8月25日傍晚奉命撤回臺灣;在回臺灣的運補船上,張永祥看到甲板上有100多張行軍床,一位海軍中尉提著一桶水,逐一掀起行軍床上的床單,露出傷患的臉,那是一張張黑黑沾滿鐵銹的臉,眼睛閉著;中尉噙著眼淚餵他們喝水,有的睜開眼睛,吸了幾口。有的沒有反應,動也不動,中尉看拍不醒他,就把床單蓋上,那是已經殉國了,這樣動也不動的很多。
張永祥看不下去了,眼裏的淚水止不住。這些都是老兵,都是勇士,他們身上沒有傷,不是被砲彈打傷。他們是824那一天我方全面還擊,擔任發射砲彈的射手,因為不停地發射、裝填、射擊,任務中忘了自己,被砲膛射擊時噴出來的硝煙,噴滿他們的臉上,才沾滿鐵銹。那灼熱的鐵銹,黏貼在臉上刮不下來,成為英雄的烙印。他們殉國是因為不肯離開砲手的職責,不停地發射,直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八二三砲戰那年我三歲,也在金門;當時金門的高、初中學生被政府疏散來台,安排在各地的省中繼續學業。若非這些老兵犧牲生命,守住金門,他們也會成為無家可歸的流亡學生,我則會成為失學的紅小兵;67年前參加八二三砲戰的戰友,如今已經凋零殆盡,2024年11月,「八二三戰役戰友總會」理監事會改選,由前陸軍副總司令黃奕炳中將出任理事長,我也義不容辭奉命擔任副理事長。 (相關報導: 最強阿爸有望回歸,Audi R8將搭載Temerario油電動力系統最快2027年現身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台大土木工程博士,台北市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前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全聯會理事長,著有《狼煙未燼》(墨言文化)獲白先勇及許倬雲推薦,並登博客來及金石堂2022年度華文創作百大暢銷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