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DeepSeek成功掀起人工智慧(AI)熱潮和話題,市場對於是否還有「下一個DeepSeek」,抱持著高度期待。最新的案例,是近期開始啟動內部測試的AI新創公司Manus AI,稱自家的AI平台具有超強能力,能夠執行從篩選履歷、房地產研究到股票分析等多項任務,不只是一個聊天機器人。
這個被公司自己捧上天的程式,靠著社群炒熱話題,吸引大批民眾爭先恐後,瘋搶內測邀請碼,甚至變成交易平台上「奇貨可居」的商品,不少人都表示,曾聽過有人願意花數千美元購買。目前Manus AI尚未全面對外開放,有興趣使用的人,需獲得邀請碼才能登入體驗。但在中國境內,該平台成功在社群與業界掀起熱潮,從一部份率先獲得內測資格的網紅,陸續分享體驗影片後,讓Manus AI官網一度因為流量激增而出現崩潰,甚至有傳聞聲稱,內測邀請碼最高被炒作至5萬人民幣(約新台幣22.6萬元)。
Chinese startup Manus, a “general AI agent,” is going crazy viral in China today — creating DeepSeek-level buzz, sorta. But it’s not a new foundational model; rather, it leverages existing ones to complete "agentic" tasks. (I think that explains why it's not really viral here,… pic.twitter.com/wlVH1HQ35b
— Rui Ma 马睿 (@ruima) March 6, 2025
隨著熱度攀升,中國多家媒體開始將Manus AI,稱為「下一個DeepSeek」。但相比之下,該平台在海外市場的關注度非常低。儘管Manus AI的官網與展示影片均使用流暢的英文呈現,但其YouTube介紹影片,迄今為止僅獲得2.8萬次點閱觀看,在外媒報導之前,並沒有太多人注意到這款新創平台。
面對Manus AI突然的爆紅,自然也引發不少質疑,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這場彷彿當初「DeepSeek時刻」,或許只是建立在開源模型基礎上的一場行銷狂熱手段而已。一位匿名AI工程師表示,「目前中國AI產業,整體氛圍有些過熱,所有新技術都會被刻意包裝成『中國崛起』一部分,導致市場迅速推高期待值。我擔心這種風氣,很可能會擾亂正常發展,雖然適度鼓勵仍有必要。」

其實從Manus AI介紹影片的描述,不難理解為什麼這個平台與新創公司,會引起這麼多質疑聲浪,其聯合創辦人兼首席科學家季逸超在影片中指出,「這不只是另一個聊天機器人或工作流程工具,而是一個真正的自主代理人,能夠填補從概念到執行的鴻溝。其他AI平台僅止於生成想法,而Manus則能夠給予你結果和成品。」此外,該公司還聲稱,其平台在評估AI助手解決現實世界問題表現的測試中,取得超越ChatGPT的表現。
隨著中國國內熱度愈來愈高,Manus AI合夥人張濤也做出回應,強調公司「從未投入任何行銷預算」,採取邀請制、純粹是基於現有伺服器容量考量。 (相關報導: DeepSeek危害美國國家安全?華府智庫:川普應發佈禁令,避免「隱私、安全和數位主權風險」 | 更多文章 )
其實早在Manus AI之前,背後有「富爸爸」阿里巴巴撐腰、開發誕生的AI推理模型QwQ-32B,對外聲稱他們在數學、程式設計與解決問題能力上,全都優於DeepSeek的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