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慧平台DeepSeek,以超低研發成本橫空出世震驚全球,如今在製藥領域,也出現類似黑馬角色,在不被外界看好的狀態下,推出新藥物引發生物科技產業議論。這家企業名為康方生物科技(Akeso),創立至今還不到十年時間,他們在2024年9月、推出一款在臨床試驗中,療效優於歐美巨擘的全新肺癌藥物,讓歐美世界開始注意到這家企業。
根據CNN報導,康方生物推出的新藥名為Ivonescimab,在中國進行的臨床試驗中,療效超越美國製藥巨頭默克(Merck)的暢銷藥物 Keytruda。從2023年世界肺癌大會(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發表的臨床數據顯示,接受Ivonescimab治療的癌症患者,腫瘤復發的平均時間為11.1個月,而使用Keytruda的患者則只有5.8個月,顯示新藥物具有較好抑制癌細胞的能力。
A sNDA for ivonescimab has been granted priority review in China for the fron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D-L1–positive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lcsm #oncology https://t.co/m7nQA8oCFm pic.twitter.com/AhhebANRXt
— OncLive.com (@OncLive) August 29, 2024
消息曝光後,康方生物在美國的合作夥伴Summit Therapeutics股價,在9月初快速飆升超過100%,更創下該公司的歷史新高。目前該企業已取得Ivonescimab 在北美及歐洲的商業授權。執行長夏瑜(Michelle Xia)則在受訪時提到,「這是中國生技產業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將在全球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這些都是受益於中國快速的研發週期及豐富的人才資源。」
但是,一旦其產品掛上「中國製造或研發」的標籤,必然引起美國或歐洲的質疑和審查,特別在攸關人體健康、甚至涉及性命的藥品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過曾多次拒絕中國藥物的上市申請,理由都是他們使用的臨床試驗設計「不夠嚴謹」,過往中國研發的藥品,經常發生品質問題,就連自家國民都對國產藥沒有信心,不少人寧願多花一點錢,確保自己的健康安全。

中國生技業崛起:從「仿製」到「創新」
過去40年來,中國製藥業主要以生產仿製藥為主,基本缺乏原創性。然而隨著產業政策鼓勵,中國生技企業從十年前開始,轉向自主研發、挑戰歐美傳統大藥廠,並開始能與國際企業達成數十億美元的授權訂單。舉例來說,英國巨擘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2023年與中國石藥集團(CSPC)簽訂19.2 億美元的心血管藥物開發合作協議。美國默克(Merck)則與中國翰森製藥(Hansoh),達成20億美元的減重藥物合作
製藥產業分析師瑞貝卡(Rebecca Liang)指出,「過去大家都知道、中國生技產業發展迅速,但很少人認為,它能真正威脅歐美的頂尖製藥廠商,但現在情勢早已大不同,愈來愈多中國企業開始推出真正具有威脅性的創新藥物。」此外靠著其內部龐大市場規模,也讓中國逐步成為全球生技創新中心,授權交易量7年之間飆漲5倍,總交易金額更是成長多達14倍。 (相關報導: 市值蒸發4.4兆!疫苗藥廠「輝瑞」大規模裁員、砍研發 逾2000名員工全失業 | 更多文章 )

目前新藥物Ivonescimab已獲得中國藥監局(NMPA)批准,可用於部分肺癌患者,但要想打進美國市場,恐怕還需多年時間。康方生物表示,公司已經計劃將在2025年啟動全球臨床試驗,藉此獲得更多數據支持,來真正說服美國FDA並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