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笨蛋!問題在政策設計!評中央「班班有鮮乳」政策

班班喝鮮乳、鮮奶。(取自北市府官網)

大家對政府或是公務員都有一個既定的印象,不是顢頇不知變通,不然就是冷漠按部就班。

就以去年6月推出、9月上路、12月就黯然退場的「班班有鮮乳」政策來說,大家就看到中央政府只會砸錢了事,沒有事先規劃好校園第一線的各類配套措施,等到冷鏈管理、人力配置、餐飲搭配、乳源選擇等問題一一浮現,讓立意良善的政策瞬間變成教師、家長困擾不已與發聲怨懟的目標,徹底揭露中央政府的顢頇、無能。

不過,在中央政府從「班班有鮮乳」抽腳後,臺北市就自籌經費,推出擴大至私校與幼兒園的「生生有鮮乳」改良版政策,讓學童與幼兒園家長可持卡到超商、超市兌換鮮乳,一併解決從冷鏈管理到乳源選擇等各類問題。

所以,政府是可以很聰明、很有智慧的。最關鍵的就是政策正式推行前的精心設計,讓政策得以在各環節順利運作;而精心設計的前置作業是傾聽與充足的溝通。這些都要花時間、下功夫。

顯然,中央政府並沒有下此基本功……

中央政府根本沒好好傾聽基層!

有時,政策的確要施行之後,才知道執行的困難點;後續經過檢討、調整後,政策才能更加完善、順暢。

但「班班有鮮乳」政策絕對不適用上述情境!

早在政策推行之初,就地方政府、基層教師早就反應政策需要考量冷鍊管理、人力配置還有學童體質差異等因素,否則容易出現食品安全、學校無人力配合物流以及部分學童擁有乳糖不耐症等問題。另外,去年9月開學前兩週就調查發現有4成學校擔心無法良好保存鮮乳因而改選保久乳,失去原先推動鮮乳的政策目標。

果然,「班班有鮮乳」在9月新學期開始,出師不利,許多學校根本尚未開始飲用鮮乳。結果,學校開始供應後,又出現另一個極端,一次性供給8瓶保久乳,最後還是家長協助消化這些乳品。

同時,因為羊乳不在「班班有鮮乳」的政策項目中,導致許多原先訂羊乳的學童取消羊乳訂單,對羊乳產業造成不小的衝擊。更不用說,因為中央政府的補貼價格低於市場價格,若地方政府沒有補齊價格,鮮乳大廠幾乎沒有動機承攬、鮮乳小廠則是完全沒有競爭力。

在連日多方的批評後,中央政府竟然不是選擇優化原先的政策,反而是大喊冤枉,說得不到各方支持,草草結束這項扶助國內酪農業兼顧學童健康發展的政策。無怪乎有基層教師投書《自由時報》吶喊:「執行已經兩個月了,無良農業部與無能教育部連問題出在哪裡,到現在還不知道?」

「班班有鮮乳」可以有更聰明的政策設計

相較中央政府的手足無措,部分地方政府倒是開始務實籌畫。比如說,臺北市為了持續提供學童乳品,同時又讓教師不用再配合鮮奶物流、讓學校不用特別煩惱冷鏈管理,就選擇了一個非常聰明的途徑:跟民間合作。

他們選擇合作的對象是超商。臺灣超商的覆蓋率非常高,幾乎達到各鄉鎮都有超商的程度,更何況都市地區,搞不好路口對面就分別有不同超商進駐,許多超商比鄰而坐也不是什麼新聞。臺北市就是善用這點,選擇與超商合作,讓學童擁有綁於學生證的兌換券,然後自行選擇何時何地去索取自己份額的鮮乳、豆漿。 (相關報導: 把鮮奶還給孩子!北市府自籌1.84億續辦「生生喝鮮乳」 最快這時上路 更多文章

臺北市學童鮮奶政策的聰明之處在於,利用超商、超市等的現有據點與設備,一併解決了人力配置、冷鏈設備、孩童胃口與選擇等問題。而且兌換券綁定(數位)學生證,也可緩解兌換卷非學童使用的爭議。這就是很聰明的政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