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5日上午剛剛結束的大陸全國人大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對外公佈了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隨後,大陸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了《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政策吹風會,向中外記者介紹了相關詳細內容。
隨著大陸內部經濟環境出現增長放緩的勢頭,外部環境受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投資者紛紛暫緩對中國的投資。儘管北京當局在今年兩會上多次談到加大外資准入力度,但是市場反映的情況來看,還是要看具體政策能否真正落地實施。
在今天舉行的大陸國務院新聞辦政策吹風會上,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大陸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和報告起草組成員、大陸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共同解讀了這份被譽為中國版的「國情咨文」。
民生經濟成為今年重點,但效果預期不大
沈丹陽介紹說「在預期目標部分提出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在政策取向部分提出要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從報告內容看,提到對城鄉居民養老金的增加,似乎對目前大陸面臨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嚴峻形勢有幫助作用。對此,中國知名財經博主「宏觀邊際」認為「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增幅一般不在政府報告公佈,去年是『繼續提高』,今年是『適當提高』,從前兩項提高幅度來看,這一項大概率也只是增幅企穩。」
目前大陸居民的養老經面臨逐年虧空的局面,當下不少大陸年輕人已經選擇不繳納國家公共養老金,轉而將有限儲蓄存至香港部分商業銀行和一些增值型外資保險。這一定程度上造成公共養老金收支比列逐年下降,支出大於收入。
根據受訪的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石家莊地區的大陸年輕人看來,現階段公共養老金繳納遠不如預期通貨膨脹的速度,尤其是在大陸央行開年出臺人民幣貶值政策以應對川普的關稅戰的影響,民眾瘋狂存外幣理財的比例也在近幾個月逐漸上升。
另外一點,消費市場的需求的降低致使企業經營風險問題逐漸增加,一些曾經設立在大陸新一線城市(青島、濟南、天津)等地的台商紛紛將工廠或產業回遷本土又或轉移至東南亞地區,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由此以來,在今年大陸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經濟增長的幅度也是略微謹慎。
沈丹陽在回應今年大陸經濟增長幅度的問題時表示「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以來,中國經濟明顯回升。去年二季度經濟增長4.7%,三季度增長4.6%,四季度增長5.4%,全年實現了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他還提到一點,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促使文旅消費和其他相關產業進一步增長。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民營經濟的春燕來了?習近平召開民企座談,為何吸引外資仍難如登天 | 更多文章 )
對此《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將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表明北京預計中國經濟將能夠抵禦來自華府日益增加的貿易壓力。中國政府還表示今年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這是多年來的最高水準,顯示中國政府打算為在貿易戰重新爆發之前就已陷入低迷的經濟推出更多刺激措施。文章還提到「與過去20年的大部分時期相比,中國目前更加依賴出口來推動經濟增長,這使得中國經濟在與美國不斷升溫的貿易戰中變得脆弱。」
提振消費市場增長 學者認為「大陸經濟高歌猛進的歲月難再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