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經營18年的金石堂福科店即將於2月16日後結束營業,這是台中市西屯區中科唯一的書店。店家目前進行出清特賣活動,得知消息的書迷和忠實顧客們紛紛在留言板上寫下感謝文字,表達對書店多年陪伴的感激之情。這家位於福科路熱鬧地段、佔地128坪的店面,將改為寵物用品店,租金預估約在每月20至25萬之間。很顯然,書店被高租金壓垮!
根據某報最新調查,台灣人非常不愛讀書,有四成的台灣人一年沒有看過書。有家書店玻璃門上,張貼著「人進不來,書出不去」的對聯,上聯則是「門真的沒壞」,以此自嘲。當手機、臉書、社群全面攻占台灣人的生活時,已讓台灣書店一年四季皆淡季,形成店員比客人多的奇怪現象。對比台灣,法國社會受新科技影響有限,仍然是熱愛閱讀的社會。
根據法國國家圖書中心(CNL)2019民調顯示,92%的法國民眾一如既往地熱衷於每天閱讀,且認為,若有更多時間,會讀更多的書,而小說是法國人最喜愛的書籍。即使網路時代人手一機,但91%的法國人仍閱讀紙本書,而93%的法國人認為閱讀是一種興趣,並在發掘新知識中獲得幸福和滿足感,八十五%青少年則在學習之外閱讀,認為是一種休閒。
筆者認為,這應與法國從小就重視哲學教育有關,哲學傳承自希臘,許多歐洲國家也是如此,所以為何文藝復興運動誕生在歐洲?為何歐洲許多大思想家與科學家人才輩出?為何民主運動首先發生在法國?為何近兩百年來,英、美、法、德等國是世界上科技與人文最先進、最昌明的民主國家?
近兩百年來,法國高中的畢業考都有哲學科,四個小時只寫一道題,厲害的學生可以字體工整寫滿十五頁,幾乎是一篇小論文,這樣的功夫不是天生的,吃再貴的補腦劑都沒用。例如:2024年法國大學聯考哲學考題:
一般組哲學考題:
1. 科學能滿足我們對真理的需求嗎?(La science peut-elle satisfaire notre besoin de vérité ?)
2. 國家是否欠我們什麼?(L'Etat nous doit-il quelque chose ?)
以上如此大哉問的論述題,我們的學測國文作文考題能與其相提並論嗎?莫怪我們年輕人只是為考試而唸書,有幾個人畢業後還繼續看書提升自己?
法國人從小學起就逐步訓練書寫和閱讀習慣,上課時師生非一言堂,而是經常辯論,激盪腦力,直到高三。法國的語文課是讀小說與散文原本,讓學生去欣賞、分析與批判,以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表達和書寫等能力,自然而然養成喜歡閱讀的好習慣。許多歐美國家與以色列的教育也是如此。
人家中學的本國語文(或哲學教育)沒有所謂標準本,而是開書單讓他們上圖書館找相關書籍來看,老師不會要求學生背哪些文章,考試也不會考這些東西,而是要求他們有系統寫報告,上課時再發表自己報告。哪像我們要求標準本,讓老師固定一本書教到退休,這樣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學生畢業後會喜歡閱讀嗎? (相關報導: 林基興觀點:賴總統洗滌人心也是統戰 | 更多文章 )
因此近兩百多年來,法國誕生伏爾泰、盧梭與孟德斯鳩等近代啟蒙大思想家,產生「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導致美國與法國大革命,從專制走向民主,並培養無數的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與社會學家,成為科學與人文薈萃的殿堂,讓法國成為世界強國,都與其從小重視哲學教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