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敵人不夠多?川普對歐盟高舉25%關稅大刀,雙邊汽車供應鏈「皮皮挫」

召開第二任期首次內閣會議的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不只將中國視為最大敵人,如今連大洋彼岸的歐洲各國,都要被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列入威脅恐嚇的目標了嗎?如果前幾次針對加拿大與墨西哥那樣,川普日前在首次內閣會議上,點名整個歐盟(EU)區域,將對該區所有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甚至公開抨擊這個國際組織,「當年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剝削美國」。

金融時報》(FT)報導,川普在他第二任期首次內閣會議上,除了對所有閣員信心喊話,總統也藉此機會對在場媒體宣告,表示內閣已達成共識並做出初步決定,將針對來自歐盟地區的進口商品,加徵約25%關稅,包含汽車、相關零件與其他貨物。

看在川普眼中,他認為歐盟以許多不同方式,占了美國非常多便宜,「他們不接受我們的汽車,也幾乎不接受我們的農產品,還找各種理由拒絕。說實話,歐盟的成立就是為了剝削美國。這就是它的目的,而他們確實做到了!」但是,回看歷史,這位美國總統的歷史課,很可能沒有認真聽講,當年歐洲從共同市場一步步邁向歐洲聯盟,背後得到美國政府大力支持,畢竟經歷慘烈二戰後,華府希望藉此方式加速歐洲各國經濟發展,防堵來自蘇聯(USSR)的共產勢力滲透。    

面對來自白宮赤裸裸的威脅,歐洲聯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隨即做出回應,強調假如美國執意實施此舉,歐盟將對不合理的自由貿易壁壘,「做出堅定且立即的反擊」。這也代表美歐之間,非常有可能與美中之間一樣走向貿易戰,不只將衝擊雙邊的經濟,勢必會影響整個歐美世界的外交結盟關係。

歐盟總部外飄起烏克蘭的國旗。(美聯社)
歐盟總部外飄起烏克蘭的國旗。(美聯社)

一旦川普真的實施25%關稅,首當其衝的產業就是汽車業,無論是美國進口的歐洲品牌車輛,還是車輛週邊零件與設備,都可能因為25%的關稅,讓市場需求大幅萎縮,當訂單和需求銳減,廠商獲利必然隨之縮水,接下來將連帶出現撙節、裁員或相關負面政策,都不是市場、勞工或廠商樂見的方向。

此外,在美國與歐盟的貿易關係中,從正式海關數據還能看到,美國市場在醫療藥品與精密儀器領域,高度倚賴歐洲進口,從近年爆紅的減重針、到執行手術的精密儀器,美國每年都得從歐洲廠商進口大量商品,而這些掌握專利和技術的大廠,似乎短期內也沒有意願將生產線移入美國。

德國知名車廠福斯汽車(Volkswagen)。(美聯社)
德國知名車廠福斯汽車(Volkswagen)。(美聯社)

打從第一個任期開始,不斷強調美國優先和讓美國再次強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川普,就不斷把關稅當成工具,對那些「不聽話」或是「不合他意」的國家,掏出大棒進行威脅警告,但這些恐嚇到最後,往往只是為了促成對方示弱與主動讓利,幾乎都沒有真正落實。 (相關報導: 川普堅持點燃25%關稅大火:日韓為了半導體與汽車傷透腦筋,專家直言此次「無人可倖免」 更多文章

也讓外界好奇,第二任期剛剛上任未滿3個月,就主動和兩位鄰居、傳統盟友群撕破臉,假使對方都不吃他這套威脅,川普和其團隊、是否真的會像針對北京那樣,不顧產業反對而落實懲罰性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