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與俄羅斯官員近期將北極視為可能的經濟合作領域,這項發展被視為川普總統推動美俄關係緩和的一部分。雙方討論內容涵蓋自然資源開發與貿易航線,雖然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且屬於私密會談,但美方也將能源開發合作視為重要目標之一。
美俄合作的動向正值川普政府積極尋求結束烏克蘭戰爭的時機,川普本人已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進行直接對話。近來,雙方不斷釋出對商業合作持開放態度的訊號,這一趨勢引發歐洲與北約盟國的憂慮,因為自3年前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這些盟國一直試圖透過經濟與外交手段孤立莫斯科。
中俄有「無上限」夥伴關係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日前表示,美俄官員計劃於2月27日在伊斯坦堡舉行會談,議題將聚焦於恢復大使館人員的配置問題。此外,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政府認為北極合作可能成為分化俄中關係的策略之一。然而,該人士同時指出,近年來俄中關係日趨緊密,尤其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雙方建立了「無上限」夥伴關係,這可能降低美方策略的成功機率。
針對相關合作,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SC)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而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則未對置評請求做出回應。

北極地區由俄羅斯與七個北約成員國包圍,包括美國、加拿大,以及北歐的丹麥、芬蘭、冰島、挪威與瑞典。隨著氣候變遷導致冰層融化,北極航道逐步開放,進一步提升該地區的戰略與經濟價值,特別是在能源與礦產資源的開發方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關注。
據《Politico》報導,俄羅斯國營「直接投資基金」(Russian Direct Investment Fund)負責人季米特里耶夫(Kirill Dmitriev)在本月美俄於沙烏地阿拉伯的會談後透露,北極能源開發已成為雙方討論的「具體合作領域」之一。
中國自稱為「近北極國家」
去年底,五角大廈發布最新《北極戰略》,強調俄中在該地區日益增強的合作關係可能帶來潛在風險。根據拜登政府時期的政策,美國原本計畫提升在北極的軍事備戰與監測能力,以應對莫斯科與北京的合作趨勢。
另一方面,中國近年來也加大對北極的關注,並於2018年自稱為「近北極國家」,積極發展當地的漁業、能源與運輸利益。新航道的開發被視為中國戰略的重要一環,北京計畫打造「極地絲綢之路」,以連結東亞、西歐與北美,進一步擴展其全球影響力。
在美俄雙方尋求合作的同時,北極地區已成為國際間地緣政治與經濟競爭的關鍵戰場,未來相關發展將持續受到全球關注。
責任編輯:許詠翔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