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重磅專訪》台經院董事長吳中書:川普威嚇影響美、台經濟,民眾投資風控擺第一

台經院董事長吳中書指出,川普政策可能讓美債殖利率高懸、美國經濟成長趨緩,企業的投資決策也會放緩。(柯承惠攝)
重點解讀

由風傳媒集團主辦、今春最火紅的論壇「大浪當前」將於3月7日登場,國內重量級總經學者、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將剖析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及其對台灣及投資人的影響。吳中書於活動前受訪指出,川普政策可能讓美債殖利率高懸、美國經濟成長趨緩,企業的投資決策也會放緩,台灣是出口導向經濟體,不可能不受影響。

吳中書研判,我國今年與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都會受到影響,影響多大要看川普端的是什麼菜,像是對我國出口品的關稅加徵情況、是否要求實施「對等關稅」等等,我政府應留意對傳統產業與農業部門的衝擊。一般投資大眾則是首重控制風險,建議擇利基產業布局,定期定額投資

以下為吳中書接受風傳媒專訪的菁華摘要: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最受關注的議題就是關稅,你不能說他無厘頭,美國的平均關稅無論加權平均或簡單平均,相對其他國家較低,而且美國去年貿易逆差超過1.2兆美元,川普把關稅當成談判籌碼意在逼其他國家進入談判桌,加上他本身就是著名的商業談判高手,威嚇理論運用得淋漓盡致,讓很多國家不得不妥協。

川普希望透過提高關稅讓他國廠商到美國投資,也希望美國自己的企業要回流設廠,如此對美國的就業、消費與投資都會有所幫助,經濟活絡後稅收自然增加,可以改善財政赤字與債務餘額居高不下的問題。

主張調降所得稅率與營業稅率

川普也主張調降所得稅率與營業稅率,錢要從哪裡來?川普認為可從調高關稅,以及投資帶動經濟活絡之後,企業營收與所得擴增的稅收來支應,所以整體來講,川普的主張,有其架構的平衡與完整性。

但上述想法可不可能實現呢?美國前總統雷根時代有所謂Supply-side economics(供給面學派),主要論述為,政府先減稅降低廠商的負擔,如此企業會增加投資、促進生產,企業所得增加,政府稅收連帶增加,簡單講,政府今日對企業減少的稅收將來會彌補回來的。實證結果,「減是給你減了,增的不出來。」所以從雷根時代,美國財政赤字就一直惡化、債務餘額快速攀升。

美國前總統雷根。(美聯社)
美國前總統雷根。(美聯社)

川普想用提高關稅來改善財政赤字,有幫助但是影響力有限,因為關稅僅占美國整體稅收約2%。其次,用關稅來改善貿易逆差也不容易,如果只對單一國家課稅,但美國自身結構不變,其他具有出口競爭優勢的國家就像撿到便宜,會取代這個被美國加徵關稅國家的出口品。

川普第一次出任美國總統時,2018年開始對中國大陸祭出關稅戰,美國的整體貿易逆差2019年有稍微降低點,但2020年又開始回升,而且每年逐步上升,說明自身結構如果沒有改變,要靠關稅來解決雙赤字問題有其難度

台積電將近75%市場在北美

川普準備對半導體、藥品、汽車課徵25%關稅甚至更高,台灣出口到美國的藥品與汽車不多,最主要是半導體,美國2023年進口的晶片來自台灣的約占35%。半導體的範圍很大,若區分為成熟製程與高階製程,成熟的本來就是殺戮戰場,課徵25%關稅將有利於美國,很多成熟製程的廠商將被迫到美國生產。 (相關報導: 解密》AI飆股背後推手高度雷同?梁見後家族插旗前 市場派早隨「錢景」上船 更多文章

若是高階製程,例如台積電,比較有能力把關稅成本轉嫁給買方,儘管如此,台積電2024年年報顯示,它將近75%市場在北美,而且很多化學品、機器設備或原物料來自歐美與日本,因為很多重要原物料要仰賴人家,也不能太拿蹺,所以台積電一定會想辦法去美國設廠而且盡量符合人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