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日,位於南加州河濱郡(Riverside County)的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March Field Air Museum)迎來了一位稀客,那就是前中華民國國防部長與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將軍。從去年9月開始,筆者為了結交朋友以及學習更多航空知識,每周日前往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擔任志工。為了給博物館增加一些人氣,筆者主動透過網路詢問當時正在美國訪問的大鵬是否願意來本館參觀。
本身是中華民國空軍F-5E戰鬥機飛行員退役,長年推動中美軍事交流的大鵬部長非常爽快就答應了。事實上他本身與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旁的馬區空軍預備基地(March Air Reserve Base)有些淵源,原來他1977年到同在南加州的諾頓空軍基地(Norton Air Force Base)接受飛安訓練時,曾順道參觀了當時還是馬區空軍基地(March Air Force Base)的馬區空軍預備基地。
所以這次他來到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實際上是舊地重遊。馬區基地歷史悠久,是南加州最有名的飛行基地之一,若直接以中文翻譯會讓許多讀者以為這座基地的名稱是三月基地。可實際上這是1918年時任美國陸軍參謀長的老馬區(Peyton C. March)將軍,為了紀念自己在飛行意外中死亡的兒子小馬區(Peyton C. March, Jr.)中尉所命名的。
馬區基地早期是訓練基地,到了冷戰時代又成為了戰略航空軍司令部(Strategic Air Command)向亞洲投射兵力的後方基地,並非像亞利桑那州的路克空軍基地(Luke Air Force Base)那樣有培訓中華民國空軍的悠久歷史。可即便如此,曾在這座基地起降的B-29轟炸機和B-52轟炸機參加過韓戰或者越戰,對印太地區的發展有不可小看的影響。
而且因為南加州有大量華人,且中華民國空軍做為美國空軍的兄弟部隊在美國空軍的歷史上亦扮演過重要角色,博物館內仍有許多陳列物是和大陸或者台灣時期的中華民國空軍密切相關。所以中華民國空軍子弟學校旅美加校友聯誼前會長楊賢怡先生也帶了一批空軍後代前來,與大鵬部長一起接受筆者的導覽,非常有意思。
筆者向大鵬介紹美國最早的噴射戰鬥機,也是全球最後的一架P-59A戰鬥機。(作者提供)
博物館特點
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原為馬區空軍基地(March Air Force Base)專屬的「史蹟館」,直到馬區空軍基地在1993年改為預備基地後才轉交民間營運,並於1999年改為現在的名稱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儘管已經是民間機構,但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仍與美國軍方關係良好,所以有數量高達114架的館藏飛機供來訪遊客參觀。
與隔壁奇諾崗(Chino Hill)的兩家航空博物館不一樣,這些飛機都只能維持靜態展示,沒有被保持在可飛狀態。要是論數量,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的飛機也遠遠比不上奇諾崗有160架飛機的世界名機博物館(Planes of Fame Museum),但是這裡仍有許多其他博物館沒有的機種值得大家特別繞路前來參觀。
(相關報導:
許劍虹專欄:雅爾達會議80周年─改寫戰後歐亞命運的一周
|
更多文章
)
例如由貝爾(Bell)公司所研發,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款噴射戰鬥機P-59空中彗星(Airacomet),就是本館的鎮館之寶,而且還是最早期的A型,這可是全世界唯一的一架。喜歡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系列的人,則可以在這裡看到美國海軍F-14雄貓式(Tomcat)戰鬥機的原型機YF-14A,是當年12架原型機當中的第11架,非常有看頭。
此外在大沙漠裡的戶外展示區,我們能看到B-17、B-29、B-47以及B-52等體積龐大的戰略轟炸機。基本上除B-24與B-36,還有仍在服役的B-1、B-2以及研發中的B-21外,所有美國空軍使用過的戰略轟炸機在此地都一覽無遺。甚至還有1945年8月6日被投到廣島的原子彈一比一模型在此展出,馬區機場不愧曾經是美國西岸最具代表性的戰略轟炸基地。
今日的馬區空軍預備基地,已經由原本的戰略轟炸機基地轉為C-17運輸機以及KC-135空中加油機基地,仍是美國空軍向印太地區投射兵力的重要據點,與台灣的防衛也是息息相關。但是看到曾經搭載核武的戰略轟炸機,如今成為小鳥們築巢的窩.從中可見大自然以非常巧妙的方式將這些曾經的毀滅兵器改造成孕育生命的樂土。
與大鵬部長在B-29以及原子彈的一比一模型前合影,見證中華民國與美國攜手戰勝軸心國的歷史。(作者提供)
二戰戰勝國
當然這次大鵬訪問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並不是以看這裡的展示機為主要目的。儘管館內有不少飛機,包括在韓戰以及台海戰役中擊落米格機的F-86軍刀機是大鵬飛過的,可是他最喜歡的F-5E在這裡沒有陳列,因此我還是以與中華民國相關的文物做為這次的導覽重點。儘管馬區基地本身與中華民國沒有直接關係,但博物館內關於中華民國的展示品還是有不少。
位於博物館大門口的紀念牆上,有包括《獨立宣言》、《蓋茨堡宣言》以及《大西洋憲章》在內眾多將美國精神融會貫通在一起的重要歷史文獻浮雕,其中也包括了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簽署的《日本降書》。中華民國受降代表徐永昌將軍的英文名字,乃至於中華民國國號的英文名稱The Republic of China原封不動的呈現於浮雕上,讓我們一行人看了格外感動。
原來中華民國曾經為了打造今天我們這個多元、平等以及包容的世界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而且這樣的努力獲得了美國的承認,並且被視為美國精神的一部份呈現於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的大門口。相信看到這裡,無論是大鵬部長還是其他來訪的台灣貴賓,都深深體會到當年國軍先烈的鮮血沒有白流,正如馬英九前總統所言,全世界都會記得他們的奉獻。
讀過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日本投降的原因與投下兩顆原子彈的B-29轟炸機息息相關,但是卻很少有人還記得,B-29最早是以中華民國四川省成都為轟炸日本的前進基地執行任務的。儘管受到補給困難的限制影響,B-29在1945年1月調離了中國戰場,但是成都軍民以簡陋工具協助美軍鋪設機場的畫面早已成為了二戰中美聯合的象徵。
大鵬部長對於戰時中美軍民精誠合作,共同擊敗強敵的歷史非常感動,特別與筆者在B-29轟炸機以及原子彈模型前合影留念。走筆至此,我們不難發現縱然中共在1949年拿下了大陸的控制權,且美國又在30年後承認了中共,但中華民國的貢獻至今仍廣為美國認可。今年又是抗戰勝利80周年,台灣做為這段歷史的正統繼承者,更是不可輕易放棄歷史的話語權。
(相關報導:
許劍虹專欄:雅爾達會議80周年─改寫戰後歐亞命運的一周
|
更多文章
)
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內的「飛虎」展示區,可見到大量中華民國空軍元素。(作者提供)
從杜立德到陳納德
當然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的中華民國相關文物不只如此,由於冷戰時代進駐馬區空軍基地的第15航空軍,二戰期間在地中海戰區時的司令正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率領16架B-25轟炸機從航空母艦大黃蜂號(USS Hornet, CV-18)上起飛,轟炸完日本後迫降中國的杜立德(James H. Doolittle)將軍,因此在博物館的大門口也能夠看到杜立德將軍的銅像。
事實上杜立德炸的不只是東京而已,他在擔任第15航空軍司令的時候炸了義大利首都羅馬,後來擔任第8航空軍司令時又炸了柏林,軸心國三大首度他通通光顧過。然而如果他在1942年4月轟炸完東京以後沒有及時降落中國,得到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營救的話,或許也不會有他後來繼續轟炸羅馬跟柏林的傳奇故事了。
杜立德與中國的源源其實也不是從轟炸東京開始的,其實他在30年代就曾以試飛員身份來中華民國推銷Hawk II驅逐機,曾於上海上空進行過精彩的飛行表演,給吳鐵城和宋子文等達官貴人留下深刻印象。儘管博物館關於杜立德在中國的描述十分有限,但光是他銅像的存在,就足以向世人證明中美兩國空軍的特殊情誼。
另外關於陳納德(Claire L. Chennault)將軍與「飛虎隊」(The Flying Tigers)的事蹟,同樣被陳列在博物館的室內展示區中。在「飛虎隊」展區的正中央,是由二戰期間專門為「飛虎隊」,乃至於全體駐華美軍將士張羅食衣住行育樂的戰地服務團主任,前聯勤總司令黃仁霖將軍之子黃肇偉先生所親自設計並捐贈給博物館的「飛虎」浮雕。
浮雕上有陳納德與黃仁霖將軍,P-40戰機以及眾多飛虎英雄的形象,還有代表中華民國空軍的空軍軍徽,象徵著從二戰延續至今的中美合作。黃肇偉年幼時曾在陳納德幫助下,乘專機到華府醫病,為此對陳納德將軍相當感激。晚年定居河濱市的他是黃家人唯一的藝術家,特別捐贈此浮雕給博物館,代表南加州華人感謝陳納德戰時對中華民國的援助。
大鵬部長、筆者與來訪嘉賓們和B-52轟炸機合影留念,B-52轟炸機迄今仍在美國空軍服役,只能用老當益壯來形容。(作者提供)
美國空中武力的展示
參觀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的過程中,我們能透過鐵絲網,看到馬區基地裡的一排排現役的C-17運輸機與KC-135加油機。鐵絲網對面的KC-135為性能提升過後的KC-135R型,鐵絲網這裡也有一款冷戰時代就服役的舊款KC-135A加油機。而在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爆發當下,時任美國空軍副參謀長的李梅(Curtis E. Lemay)將軍就曾搭乘KC-135A抵達台北,為國軍加油打氣。
這代表著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強大的空權武力不只是依靠戰略轟炸機以及戰鬥機所組成,空中加油機和運輸機同樣重要,是美國向海外投射兵力的關鍵角色。早在1957年1月,時任第15航空軍司令的歐德(Archie Old)將軍便率領三架B-52從英國皇家空軍上黑福德基地(RAF Upper Heyford)起飛完成首趟戰略轟炸機的環球飛行任務,終點站便是馬區空軍基地。
而這三架B-52轟炸機能完成如此劃時代的任務,關鍵就是靠著同樣在本館戶外展示區陳列的KC-97空中加油機支持。搭配空中加油機、運輸機以及遍布全球的海外基地,美國空軍才有今日這種戰無不勝,無堅不摧的能力。與過去依靠海權稱霸世界的英國比起來,仰賴空權不只提升了投射兵力的機動性與打擊範圍,還大幅減少了國防開銷以及美國軍人與各地民眾爆發矛盾的機會。
(相關報導:
許劍虹專欄:雅爾達會議80周年─改寫戰後歐亞命運的一周
|
更多文章
)
所以美國不需要像過去的英國一樣維持海外殖民地,能夠以較為平等的姿態與友邦交往,向全世界證明民主自由是最能避免戰爭的意識形態。這是筆者過去四個月來在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擔任志工,每個星期看著那一排又一排的KC-135空中加油機所產生的體悟。對於曾駕駛F-5E攔截過蘇聯Tu-95轟炸機的大鵬部長而言,相信他的感想比筆者更為深刻。
長期以來大鵬部長都堅持「國機國造」的政策,主張中華民國空軍不能過度仰賴對美軍購,從而催生了勇鷹教練機。在武器採購的選項上,大鵬也絕對不會讓外國軍火商占盡台灣的便宜,他在守護國家尊嚴以及整軍備戰方面的努力是沒人能夠挑剔的。但是對於近年來對岸極度膨脹的民族主義情緒,他也不由得憂慮起來,認為中共與美國走上全面對抗的道路將會引發嚴重的後果。
大鵬部長參訪團與筆者跟F-16A戰機合影,他是爭取150架F-16戰鬥機直飛來台的幕後推手,在這裡看到「老朋友」是格外的感觸良多。(作者提供)
爭取F-16直飛來台的幕後推手
鑒於馬區空軍基地在冷戰時代重要的戰略地位,當年從這裡起飛支援越戰的B-52轟炸機如果在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降落過,筆者也一點都不會感到意外。但是在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我們不只看到中華民國空軍與美國空軍在歷史上的合作,也看到美國空軍與中華民國當下甚至於未來的合作.這反應在戶外展示區的F-16A戰鬥機上。
這架發動機被移除,只剩下機身的F-16為早期型的F-16A型,屬於第10批生產梯次的Block 10型。中華民國空軍最早購入的F-16同樣為A型,但是為第20批生產梯次的Block 20型,性能遠比我們在博物館裡看到的還要好,其實更為接近美國空軍現役的C型。馮世寬站在這架F-16面前,回憶起自己過去擔任空軍駐美武官時爭取美國售台F-16的艱難過程。
他表示原本美國顧及到與中共的關係,對於他的請求多次採取拒絕的態度。直到1992年老布希(George H. W. Bush)總統考量到生產F-16的通用電力(General Dynamic)位於他的老家德州,於是從爭取總統選舉連任的角度出發批准出售150架F-16A/B型戰鬥機來到台灣。至於這批F-16戰機是如何來到台 的,大鵬部長是真正的幕後推手。
原來國軍在採購法國幻象2000戰機時,曾花費巨大成本將60架戰機海運回台灣,因此大鵬部長透過他與時任美國空軍參謀長麥皮克(Merrill McPeak)上將的私人情誼,說服了美國空軍以亞利桑那州的路克空軍基地為國軍F-16換裝基地。考量到F-16在當時是全球F-16的武器學校,國軍飛行員在當地受訓不只能提升與美國空軍的情誼,還能與來自全球的F-16飛行員成為好友。
再來則是他爭取讓F-16戰機從美國本土直飛台灣,不只為運送F-16戰機來台節省了大筆預算,還讓國軍飛行員在駕駛F-16返台的過程中接受KC-135的空中加油服務。從美國本土經夏威夷飛回台灣,F-16總共要接受KC-135共19次的加油,對台灣飛行員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經驗。如今空中加油已經成為在美受訓國軍F-16飛行員的重要演練科目,足見大鵬部長的遠見。
(相關報導:
許劍虹專欄:雅爾達會議80周年─改寫戰後歐亞命運的一周
|
更多文章
)
來到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的朋友,如果喜歡《捍衛戰士》不要錯過。(作者提供)
美台空軍合作的未來
透過F-16採購案,台灣不只延續了二戰時代以來與美國空軍之間的緊密合作,還分別在馬英九時代與蔡英文時代完成了F-16A/B型戰機的升級與F-16V的採購案。未來升級過的145架F-16A/B型加上新採購的66架F-16V型,台灣總計將會有211架F-16戰機,擁有東亞地區規模最大的F-16機隊,美台雙邊的合作將會更為密切,這一切都是源自大鵬部長那一代空軍前輩的努力。
此次大鵬部長來到馬區,讓我們將中華民國與美國空軍交流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重新連結到了一起。儘管博物館的主軸並非中美或者美台合作,但相信讀者在讀了這篇文章,尤其是瞭解大鵬部長本人與F-16採購案的密切關聯之後,來到這裡會有更深的體悟。筆者已經於今年1月份結束了在馬區擔任志工的短暫生涯,但仍希望有更多的華人遊客前來體驗。
馬區機場航空博物館所處的河濱市,從洛杉磯國際機場出發經105與60號公路轉接215,車程約一個半到三小時。如果從內陸帝國的安大略機場出發,則是從10號公路接60號再到215,約半小時到50分鐘車程。門票是成人18塊美元,四歲以上孩童10塊,以下全免,價錢與南加周邊其他航空博物館比較起來相當公道。
博物館參訪結束後,大鵬部長請我們所有人到馬路對面的In-N-Out漢堡店用餐。而大鵬部長最讓人喜歡的大方,就是他雖然經歷過大風大浪,有過人的機智與經驗,卻永遠沒有失去一顆年輕幽默的心。對於年輕人最愛的In-N-Out漢堡,他不只沒有排斥,還接受筆者的建議直接吞下In-N-Out漢堡店最有名的墨西哥辣椒。
想當年中華民國空軍與美國空軍比拚喝高粱酒,永遠勝利的都是中華民國的飛行員。美國飛行員以航空燃料JP-4稱呼金門高粱,代表著高粱酒讓他們多難以下嚥,墨西哥辣椒又怎麼能難倒大鵬?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既然大鵬都特別來到過我們這座可愛的博物館,也就希望未來到南加州內陸帝國造訪的台灣朋友們不要忘了走一趟喔!
(相關報導:
許劍虹專欄:雅爾達會議80周年─改寫戰後歐亞命運的一周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