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川普經濟民族主義對全球自由貿易的挑戰

筆者提到,美國民眾選出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最為鮮明的川普做總統,無疑代表美國民眾對以自由開放為原則的當今全球經濟體制存在極度的不滿。(美聯社)

要論及論川普經濟民族主義貿易政策對全球自由貿易的挑戰,可以從美國經濟民族主義開始說起,而這部份可以透過歷史回朔開始推及:

一、美國經濟民族主義歷史

論及美國經濟民族主義歷史,其實不是從川普這時候才產生,而是美國歷史中必然產物,其中又以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保護主義、美國體系、共和黨與保護主義的關係、二戰後經濟戰略文化為主要論述:

1.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保護主義

其主要主張貿易保護主義的手段,其中又以認為經濟獨立對於維護政治獨立至關重要。他認為政府應透過加徵進口關稅和補貼來保護國內產業,並促進工業發展。他認為工業化有助於加強國家團結。

2.美國體系

西元1812 年戰爭後,在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背景下,亨利·克萊提出了「美國體系」,將國內製造業視為保護美國自由的重要手段。該體系主張透過關稅來保護和刺激美國製造商的發展。賓夕法尼亞州成為美國保護主義的「知識和政治中心」。

3.共和黨跟保護主義關係

在關稅問題上,北方製造商和南方農業州的政治分歧中,亨利·凱里成為保護主義的宣傳者和共和黨的主要思想家。他認為關稅是繁榮和國家強大的關鍵。共和黨在西元1860 年代通過了高度保護主義的《莫里爾關稅法案》,確立了保護主義的立場,該黨在接下來的七十年裡主導美國政治。

保護主義論點也並非一成不變,在西元1885年時任美國總統格羅弗·克里夫蘭主張關稅改革,認為政府不應向人民徵收過多的稅款 ;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時任美國總統,也就是威爾遜自由主義的提倡者--伍德羅·威爾遜總統設立了一個關稅委員會,旨在更科學地研究關稅問題 ; 另外到了西元1929年的經濟大恐慌後,雖然導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的通過,進一步提高了關稅,不過在時任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在西元 1934 年推動通過了《互惠貿易協定法案》,將制定關稅的權力暫時移交給總統,結束了長達七十年的關稅黨派分歧。

4.二戰後經濟戰略文化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基本上都呈現百廢待興的狀態,而美國的經濟戰略文化都是典型的對外自由主義和對外施行保護和干預並行為為特色,其中在對國內部分施行傑佛遜主義,不干預市場與社會,施行最低程度的政治控制 ; 對外則是施行漢密爾頓主義,透過樹立美元本位制度、控制國際組織權力為主要恆定經濟戰略文化基礎,其中就包含世界銀行、國際貨幣組織國際組織之案例,而另外美國干預案例就包含西元1970年阿言德當選智利總統後執行國有政策後世界銀行便停止貸款給智利、美軍控制下的伊拉克政府不合標準獲得貸款。

透過此經濟民族主義歷史論述可以得知,美國經濟民族主義其實從19世紀以來就有此思想,而且大多跟共和黨有所關聯,雖然在戰後美國透過比如RTAA和WTO等方式來自行和倡導自由貿易,但經濟民族主義下的保護主義思想仍在,而這次川普的經濟民族主義個人也覺得跟歷史進程有關。 (相關報導: 風評:搶錢不停擺,誰來罷免NCC? 更多文章

二、川普經濟民族主義興起的背景

1.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西元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不僅導致美國經濟受到僅次於西元1929年經濟大恐慌時的慘重打擊,也因經濟全球化下世界金融流動與產業鏈的緊密連結,快速將此風暴擴散至全球各地。由於此次的經濟危機,導致美國中產階級失業人口大增,升高美國民眾對既有政治菁英的不滿,並加深對全球化經濟的不信任。儘管歐巴馬作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而被美國民眾賦予高度期待,但歐巴馬中間偏左的經濟政策、移民政策及健保政策等,並不為美國白人選民所喜。特別是歐巴馬強調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領導地位,及諸如在氣候變遷、環保、婦女議題等的自由進步立場,亦不被美國中西部選民所認同,這是由於他們的關切議題和象徵全球主義菁英的歐巴馬有著顯著差距。與其關切巴黎氣候協定,他們更在乎渠所賴以為生的礦場因美國嚴苛的環保規定及外國競爭而關廠及導致的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