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筆者所經營的企業,曾獲得「電商創新轉型最佳案例獎」的肯定,因此對於創新轉型就一直如刻印在DNA上的記憶和本能,充滿了創新思維與執行能力,在2025年1月中旬特別在巴黎再次的拜訪『吃、逛、學』名店,並把所見所聞分享,做為台灣商業創新轉型的案例參考。首先,台灣的商業等各行各業,正面臨供需不平衡的諸多挑戰,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是每個經營者需認真思考的問題。EATALY 作為全球知名的「超市+餐飲」模式的創始者,其成功經驗值得台灣新零售模式借鏡。其模式不僅是傳統零售與餐飲的結合,更是將文化、教育與體驗融入經營的典範,對於台灣商業與零售業提供了重要啟發。在此同時,世界各國也有許多的學習模仿者,正在書寫他們各自的創新模式和演變發展。此深度解密,可值得學習與借鏡,並成為創新轉型的新方向,相信台灣已有許多人了解與拜訪過,但仍非常值得再深入的探討其成功模式。
一、EATALY 的起源及模式
EATALY 於 2007 年在意大利都靈創立,由奧斯卡·法里內蒂(Oscar Farinetti)建立。其名稱來自 eat+Italy,代表其核心理念:向世界傳遞義大利美食文化並提供正宗意大利美食體驗。EATALY 的運營模式以「吃、逛、學」三個元素為主軸,實現了商業與文化的深度融合。
位於法國巴黎瑪黑區知名『吃、逛、學』的網紅名店Eataly。(作者提供)
1. 吃的哲學:EATALY 的餐飲區域提供從高端餐廳、快餐到外賣等多樣化選擇,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同時,其產品覆蓋冰淇淋、義大利麵、魚、奶酪、肉類與咖啡等,均以正宗義大利口味為賣點。
吃、逛、學的網紅名店Eataly,消費者正在『吃』著和享用義大利美食。(作者提供)
2. 逛的哲學:EATALY 的零售部分和餐廳獨立運營,通過靈活的運營模式,在餐廳和零售之間調配資源,滿足顧客多樣化的需求,實現消費體驗的最大化。顧客可以一邊用餐,一邊選購高品質的食材與商品,達到「所見即所得」。
在Eataly吃逛學中滿足消費者『逛』的購物慾。(作者提供)
3. 學的哲學:通過烹飪課程、品酒課程等教育活動,增進顧客對食材和烹飪的了解。同時,這些活動作為一種品牌文化的延伸,提升顧客的參與感和忠誠度。
Eataly店中進行烹飪課程教學的場景,實現了『學』的部份。(作者提供)
二、EATALY 的運營成功要素
1. 大型集市和創新布局:不同於傳統商超的單一功能,EATALY 結合了食品市場、超市、高端美食廣場和學習中心等元素,為顧客提供沉浸式的食物體驗。
2. 合作夥伴的選擇:與重要合作夥伴如 Coop 和 Bataly 酒店集團合作,快速進入當地市場,達成重要合作夥伴關係,吸引更多本地消費者。同時,通過與餐飲界大師合作,為品牌注入專業性與信任感。
4. 每家門店的適應性:根據顧客的反饋定制每家商店,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上,因地制宜提供不同的餐飲和零售體驗。EATALY 在不同市場中調整運營策略。例如,美國市場更加注重健康與高端消費,因此提供更符合當地需求的產品組合與活動設計。
Eataly店中的生鮮蔬果情境陳列銷售區。(作者提供)
三、EATALY 的創新與全球化發展
截至目前,EATALY 已在全球 20 多個國家開設超過 40 家分店。其創新之處在於超越單純零售,將食品與藝術、文化相結合。
EATALY 的成功不僅體現在其創新的商業模式,還包括其對傳統美食文化的承諾和全球化的發展戰略。如在紐約的 EATALY 是其全球最大門店之一,通過地標位置、定期活動與本地化產品,成為深受當地消費者與遊客喜愛的目的地。EATALY 在美國市場的成功,展現了其對高端美食市場的深刻理解和適應性。此外,EATALY ART HOUSE (E.ART.H.) 的誕生,作為品牌創新的一部分,進一步擴展了其業務範疇,將食品零售與藝術展覽結合,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購物和文化體驗,增強了顧客的文化參與感,並吸引了更多高端客群。
現場烘培出爐的麵包咖啡區域,讓Eataly門店中充滿濃厚和幸福的香味。(作者提供)
四、EATALY 的慢食原則
EATALY 的慢食理念由其創始人的好友 Carlo Petrini 提出,主張「好,乾淨,公平」的食品生產和消費方式。這一理念強調可持續農業和消費者教育,並在全球 150 多個國家得到應用。
五、對台灣新零售模式的啟發
1. 多元化經營模式:EATALY 的成功證明,將餐飲、零售和教育結合的多元化經營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顧客的參與感和忠誠度。台灣的新零售模式可以借鑒這一點,提供更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
2. 合作夥伴策略: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可以快速進入市場,確保高品質商品供應。台灣企業可以學習 EATALY 的合作夥伴策略,與本地及國際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3. 注重顧客體驗:EATALY 通過創新的店鋪布局和沉浸式體驗,吸引了大量忠誠顧客。台灣的零售企業可以借鑒這一點,創造更加豐富和有趣的顧客體驗。
4. 結合文化與零售:EATALY ART HOUSE 的成功表明,將文化藝術與零售結合,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高端消費者。台灣企業可以探索類似的模式,通過文化活動和藝術展覽提升顧客的購物體驗。
5. 可持續發展與教育:EATALY 的慢食原則強調可持續發展和消費者教育,這一理念在台灣市場也有很大的潛力。通過推廣可持續農業和健康食品教育,台灣企業可以建立更負責任的品牌形象。
六、台灣零售業現狀與挑戰
根據經濟部統計,2023 年台灣整體零售產業規模達新台幣 4 兆 5,760 億元,較 2022 年成長 6.9%,增幅為 2005 年以來的次高紀錄,顯示台灣內需市場仍具一定潛力。然而,隨著零售產業競爭加劇,企業仍面臨以下挑戰:
台灣商業地產市場面臨供給過剩的問題,許多新開設的購物中心和商場因租戶難以滿足需求而出現空置率上升。此外,消費者購物習慣逐漸從實體轉向線上,進一步加大實體商場的經營壓力。
現代消費者除了基本購物需求外,越來越重視購物過程中的附加價值,如娛樂、文化體驗及健康生活相關服務。因此,純粹提供商品的零售商難以吸引忠誠顧客。
隨著國際品牌進入台灣市場,本土零售品牌的競爭力受到考驗。國際品牌具備強大的資金與行銷資源,吸引更多中高端消費者,本地業者需要尋求創新來保持競爭力。
台灣零售業的創新能力面臨挑戰,特別是在數位轉型、技術應用與跨界合作方面,缺乏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使企業難以快速適應市場變化。
對策與建議
1. 結合多元化經營模式:參考 EATALY 的多功能空間模式,將餐飲、零售、教育與文化體驗結合,以滿足消費者對購物體驗的高期待。
2. 加速數位轉型與全渠道布局:整合線上與線下銷售渠道,通過科技提升運營效率,並利用數據分析了解消費者需求。
3. 強化品牌文化與價值:結合本土特色與文化故事,建立品牌差異化,吸引目標消費群。
4. 建立靈活的合作策略:與本地及國際品牌合作,創造協同效應,提升市場競爭力。
5. 培養專業人才與創新意識:投資內部培訓,鼓勵員工發揮創造力,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
EATALY 的成功啟示我們,零售不僅是商品的交易,更是文化與生活方式的體現。對於面臨挑戰的台灣零售業而言,唯有通過創新經營模式、關注顧客需求並注重文化內涵,才能在激烈競爭中尋求突破口。
透過借鏡 EATALY 的成功經驗,以及結合台灣市場特性與消費者需求,零售業者可以在挑戰中找到突破方向,打造適合本地的新零售模式。希望這些經驗與啟示,能夠為台灣零售業注入新的活力。
七、可持續的創新發展
EATALY 的成功不僅來自其創新的經營模式,更源於對市場需求的深刻洞察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實踐。它通過將餐飲、零售與教育結合,提供沉浸式的購物體驗,實現了經濟效益與文化價值的雙贏。同時,EATALY 在全球市場中,展現了本地化與全球化的平衡策略,強調環保與可持續供應鏈,並藉由烹飪課程與社區活動深化品牌價值。對台灣零售業而言,其模式啟示我們應從多元化經營、數位化轉型、文化與社區結合及環保實踐著手,透過這些創新策略應對市場挑戰,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與成功模式。希望這些啟示能為台灣零售業開啟一條全新且成功的創新之路。
(相關報導:
吳統雄觀點:從美麗島,實現少年中國!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位於法國巴黎瑪黑區知名『吃、逛、學』的網紅名店Eata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