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已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由於刪減與凍結金額都創新高,引發行政部門與執政黨的高聲抨擊,在野黨則不甘示弱、強硬回擊,使相關爭議越演越烈。
其中,國防部主管預算的審查結果,不僅國內高度關注,連外籍媒體與若干華府智庫也同樣關注。諸如「潛艦國造-第3階段後續艦籌建」被凍結50%、中科院民雄航太園區的預算被凍結50%、國防部本部及所屬的「業務費」被凍結30%等三個凍結案,與「軍事裝備及設施」被統刪3%、「國外旅費及出國教育訓練費」被統刪15%等二個刪減案,更成為各界討論的焦點。
對審查結果感到不滿者認為,這些由在野黨團主導的提案,會影響國軍核心戰訓本務的運作,使台灣防衛中共入侵的能力下降。
平心而論,本次國防預算的刪減與凍結金額較往年大幅增加,國防部相關官員的失望與不滿,可以理解;但除「國外旅費及出國教育訓練費」統刪15%外,其餘提案對國防部運作所造成的影響,還在可控的範圍。反而是朝野政黨在預算審查過程與三讀後的激烈爭執,有可能讓華府認為朝野政黨在國安議題的處理上高度政治化,對今後台美雙邊的軍事交流帶來變數。
潛艦國造量產預算遭凍結50%影響有限
首先,在「潛艦國造-第3階段後續艦籌建」114年預算遭凍結50%部分,在野黨已等同批准了國防部的造艦計畫,114年所編近20億預算也未刪減,甚至未要求國防部將後量產預算改為分階段編列。
只是行政部門在原型艦測試還在進行、量產型潛艦的設計與構造還未確定的情況下,就先編出長達14年、近2800億的預算,勢必會對預算編列的精確性與適切性造成難以忽視的影響;在野黨團遂透過凍結預算的方式,要求國防部在原型艦通過測試後,根據測試結果向立法院說明最新的狀況,與對後續預算執行的影響,應屬合理。
事實上,包括國防部與執政黨團都同意,在原型艦通過測試前,這近20億預算不能動支;與立法院凍結決議的差別,就是動支前是否要向立法院報告並獲得同意。
或許有人會主張,須經立法院同意才能動支,會耽誤測試成功後量產作業的啟動,但這種說法顯然不正確。
根據台船公司的評估,原型艦預計114年4月開始海上測試,若一切順利,最快可在9月完成,在11月交付海軍。而114年近20億的預算,不可能在9月底測試完成後,就立刻花完;事實上,由於測試完成最快也要9月底,使114年這20億預算的絕大多數,會成為預算制度中,年度內來不及使用,但可遞延到後續年度支用的「保留數」。
至於凍結預算是否會使國際對台灣造艦的決心產生疑問,影響後續的裝備獲得與技術合作?此一風險雖不能說完全沒有,但一樣在可控的範圍。因為就算合作廠商真的因為預算遭凍結而擔心後續執行的風險,通常所採取的方法是在合約中,增加對我方無法履約時的罰款,未必會放棄參與。
海鯤號完成泊港的「軸系校中作業」,接續將執行水線下測試調整項目及最終傾測試驗等作業,在此之前凍結若干預算影響不大。(台船提供)
至於中科院民雄航太園區遭凍結50%,同樣不等於立法院否決國防部大量部署國造無人機的計畫。相反地,立法院其實等同批准了國防部計畫的必要性,只是對中科院究竟有無能力適切地運用這筆預算存有疑慮;因此要求中科院在計畫執行到一定程度時,向立法院說明執行成效並爭取後者的支持。
「業務費」遭凍結30%確實有爭議但影響尚在可控範圍
但在野黨通案凍結國防部「業務費」30%,就確實有爭議。
因為,凍結案的優點,是讓立法院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先決定特定項目有無存在必要,然後再依據初步執行成果,確認預算編列有無足夠的精確性與適切性。
所以,預算凍結要有足夠的合理性,應該要針對特定項目;若是採各項目一體適用的「通案凍結」,則凍結案的優點不僅無法顯現,還會出現「績優者反遭懲罰」的情形。因為在通案凍結的情況下,執行進度順利的「前段班」,反而最有可能面臨暫時無經費可用的衝擊,進度落後的「後段班」則不受衝擊。
儘管在野黨通案凍結國防部「業務費」30%,確實有欠考慮;但聲稱這樣會對國軍核心戰訓本務的運作帶來極大影響,還是過於誇大。
事實上,在野黨原先的提案內容,即「凍結業務費70%,俟執行30%之後始申請解凍,並經院會同意後始得動支」,因為沒意識到立法院完成解凍程序,最快是9到10天,標準則要30天的細節,使原提案勢必會造成申請解凍期間,國防部「業務費」暫時斷炊的情形。雖然在「人事費」未被凍結,且國軍有庫儲油料、彈藥與零附件的情況下,不會出現國軍無油可動、無彈可打、無水電可用等全面停擺情形,但確實會對基層國軍單位的運作產生明顯影響。
但在決議已修改為「凍結業務費30%」後,國防部已經有比較多的時間與彈性,使「業務費」暫時斷炊的風險幾乎不會發生。使這個決議雖然會讓國防部因為過往的辛勞與努力,未能獲得立法院肯定,感到非常失望與洩氣,但不太可能對國軍核心戰訓本務造成太大的衝擊。
不過,從國防部對在野黨早先要求凍結「業務費」70%時,所作的回應,顯示國防部對立法院的議事運作、尤其對解凍程序等細節缺乏了解,未能看出該提案若通過,國防部將出現少則9天、多則1個月無「業務費」可動支的空窗期。
因此,筆者提醒國防部,雖然「業務費」凍結比例已降為30%;但考量立法院6月初到8月底休會,與9月會期開始後,除施政質詢與115年的預算案,也要應付各部會數量龐大的解凍案,國防部最好在上半年就完成解凍程序,千萬不要拖到9月再進行,因為屆時只要稍有不順,就可能出現暫時無「業務費」可動支的空窗期。
「軍事裝備及設施」統刪3%是照民進黨完全執政時的前例
至於114年「軍事裝備及設施」統刪3%,是否會對國軍核心戰訓本務之運作,甚至對國軍應付共軍灰色地帶襲擾之能量,造成明顯的衝擊?
換言之,在野黨團的提案,其實是照民進黨完全執政時的先例處理,並未加碼。因此在影響上,應該和往年差不多,不會大幅增加。
「國外旅費及出國教育訓練費」統刪15%確實會影響國軍戰力
但是「國外旅費及出國教育訓練費」統刪15%,雖然在野黨是各部會一視同仁,並未單獨針對國防部;卻忽略了國防部在任務與運作方面,與其他部會的差異,使得儘管統刪比例相同,但國防部所受的影響勢必大於其他部會。
因為國防部的出國計畫中,包括一些大型的移地訓練計畫,占全部出國經費的比例又特別高;例如空軍的「F-16戰機飛行員前往美國進行戰術專精訓練」與海軍的「敦睦遠航訓練」,光這二項就要7637萬4千元,是國防部全年「國外旅費及出國教育訓練費」5億7234萬8千元的13%。
在統刪幅度高達15%的情況下,114年大型移地訓練計畫就勢必會受到波及,恐將使受訓人數與內容被刪減,導致訓練成效大幅下降。
立委陳永康對潛艦國造預算只凍不刪,起了關鍵作用。(柯承惠攝)
同時,在野黨也忽略了,近年台美雙邊軍事交流已經升級,使112年與113年都曾出現在年度開始後,才接獲美方通知,可執行若干對國軍汲取實戰經驗與強化訓練深度極具價值之「專案協訓」計畫;由於這些「專案協訓」在預算編列階段根本無從預判,使國防部只能先從相關預算科目「移緩濟急」,仍有不足則申請「預備金」支應。以112年為例,國防部為支應這些年度開始後才接獲美方通知的「專案協訓」計畫,就動支3億1534萬2千元的「第一預備金」。
在114年「國外旅費及出國教育訓練費」遭統刪15%後,若又出現需赴美實施的「專案協訓」計畫,國防部能否再擠出足夠的預算,不無疑問。
這也顯示在野黨審查114年預算時,忽略了立法院往年在處理預算統刪時,行之有年的慣例,就是考量國防部的任務性質與運作特性,會給國防部一些差別待遇,包括減少統刪比例等。建議立法院日後在處理國防部、海巡署、警政署與消防署等單位的預算統刪時,應考慮單位特性,給予若干差別待遇。
在野黨的案海戰術傷及自身
在野黨也該思考,既然透過在野合作,於立法院已過半的情況下,是否還有必要在預算二讀前,發動「案海戰術」送出三千多個提案?
「案海戰術」的運用時機,理論上是少數黨透過大量提案,讓多數黨為了縮短處理時間,願意對少數黨做出較多的讓步。
但是,當在野黨已是多數,預算審查的最後結果已可掌握時,大量提案只會使在野黨刪除或凍結預算的理由被淹沒;且要在短時間內產出數以千計的提案,就不可能委由數量相對較少、熟稔部會業務與預算的助理操刀,而大量發包的結果,難免出現若干內容有誤、甚至光怪陸離的提案。
更糟的是,這些內容有問題的提案,在透過媒體與社群媒體的推播後,就會喧賓奪主,成為外界的主要印象;反而使在野黨一些合理、言之有物的刪減或凍結理由,變得無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