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將伊崮喜瀾觀點:虛擬革命-數位祭儀的次元跨界

環保減碳的浪潮之下,元宇宙成為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護的嶄新平台,數位祭儀透過虛擬技術重現傳統儀式的精神與意涵,傳遞尊重自然與和諧共生的核心價值。(AP,資料照)

前言

在全球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背景下,現代社會正在尋找創新的方法來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隨著數位科技發展,元宇宙成為一個前所未有的平台,讓我們得以更環保的方式互動、慶祝與表達。元宇宙不僅提供全新的互動空間,更是我們實踐環保理念的嶄新領域。透過虛擬世界,我們終於可以模擬與實現許多在現實世界中難以達成的生態保護和永續發展目標。

例如,瑞典的Spotify公司在2020年宣布將所有數據中心轉向使用可再生能源,不僅減少碳排放,還為用戶提供更環保的音樂體驗(Antti,2023)。這種例子展示企業如何在數位世界實現低碳運作。除此之外,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也有一個名為 “Green Digital” 的計劃,致力於數位過程的低碳排放,並透過虛擬空間推廣環保意識,該計劃成功地減少城市的碳足跡。 

震撼突現:數位祭儀的環保革命

各民族傳統儀式不僅是文化象徵,更是一種生態智慧表現。這些儀式與自然時序、環境保護和社會共融息息相關。現在,我們將這些智慧融入元宇宙數位活動,創造低碳慶典。例如,日本的「花見」(Hanami)文化即賞櫻活動,原本是慶祝春天來臨,但隨著城市化和氣候變遷,造成櫻花開花期逐漸變得不可預測。在元宇宙中,我們可以創建一個永恆春天,讓人們隨時能享受花見美好,並在過程中學習與尊重自然。在印度,傳統的迪瓦利節(Diwali)是用來慶祝光明戰勝黑暗,善良戰勝邪惡。透過元宇宙設計虛擬的燈光節,我們能夠減少現實世界中燃放煙花的碳排放,透過數位科技展現燈光之美,同時,也能教育參與者有關光害和能源消耗的問題。另外,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狂歡節(Carnival)也開始在數位世界中推廣環保理念,通過虛擬狂歡節活動,減少現實的紙張和塑料消耗,將傳統的慶典轉變為更環保的方向。 

顛覆傳統:虛實交融的生態新紀元

元宇宙作為一個虛擬互動領域,雖然碳排放較低,但其背後的數據中心和伺服器運行依然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因此,設計低碳活動成為科技發展與文化責任的雙重考驗。許多科技公司已開始在這方面進行探索。例如,谷歌(Google)推出「碳智慧」計劃,旨在降低其數據中心的碳足跡。透過優化數據處理流程和使用可再生能源,谷歌展示如何在數位世界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技術。美國的亞馬遜(Amazon)也在數據中心使用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並通過其 “Climate Pledge” 計劃,承諾到2040年實現「碳中和」,未來,該計劃的成功實施亦將為元宇宙的低碳設計提供重要參考(Amazon, 2021/6)。  

神秘降臨:千年智慧的超維重構

各民族儀式通常包含與自然律動同步、強調社會和諧、重視環保與集體參與等核心特徵。我們可以從儀式中汲取智慧,結合數位科技,設計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虛擬慶典。 (相關報導: 風評:川普歸來,台美管道推倒重來? 更多文章

中國春節的舞龍活動象徵祈求好運和驅除邪惡。在元宇宙中,一場虛擬的舞龍慶典讓參與者透過互動式遊戲體驗舞龍樂趣,同時也能學習龍在中國文化的生態象徵,透過遊戲機制實現碳中和目標。另外,每年於澳洲的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舉辦的 “Vivd Sydney” 光影節也在虛擬活動中讓參與者了解何謂環保慶典(McDermott與Baxter,2022)。